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抢救保护少数民族灾害文化——解读《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的秘密

发文时间:2021-04-18

■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系列报道之四

抢救保护少数民族灾害文化

——解读《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的秘密

独龙族调研小组考察丙中洛怒江第一湾公路滑坡灾害现场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

灾害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型。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周琼以及她所带领的团队深入田野调查,从灾害文化的视角去重新审视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与自然互动的关系,深入分析各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以进一步探讨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厘清云南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灾害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瓶颈和优势。

日前,周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从灾害文化的视角为大家解读《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的秘密所在。

问:作为云南省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项目之一,《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出版过程是怎么样的?

周琼:云南是自然灾害频发区。2019年,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依托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的研究,申报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百项精品”工程“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灾害文化纪实丛书”第一期获得立项,项目主要集中对云南傈僳族、佤族、景颇族、怒族、独龙族五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灾害文化进行挖掘。当前,此五部书的书稿已经交由科学出版社进行校对、排版,预计2021年公开出版发行。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傈僳族、佤族、景颇族、怒族、独龙族五个云南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风俗习惯、民族文化,使各少数民族在与自然灾害作长期的抗争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关于灾害的认知、思想、观念(包括道德观、价值观、伦理观等)、情感、习俗、信仰等优秀传统灾害文化。我们认为,这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中所习得的关于防御灾害的认知,不断丰富了灾害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另外,让大家欣喜的是,在云南这五个世居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灾害的族群记忆,诸如在各民族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生活禁忌、节庆习俗、村规民约中,灾害认知经过历史的沉淀,散见于各民族地区官方及民间文献之中,尤其是口耳相传以及通过各种途径保留下来的图像资料和象征性的符号史料,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民族灾害文化的文本解读与信息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并对建立内容丰富、层级完善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乃至推动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灾害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0年,《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又推出第二期,我们把田野调查的目光聚焦在彝族、德昂族、布朗族、拉祜族以及基诺族聚居地区,当前已完成前期调研,并完成书稿的写作,团队成员正在修改完善当中,预计2021年底开始陆续出版。

研究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首先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障碍。云南少数民族语言各异,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语言亦不尽相同,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中需聘请当地民众、在校研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学者以及参阅相关语言书籍等多种方法进行翻译。其次是多学科交叉研究障碍。从自然地理到民族,再到文化层面的研究,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并能够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差异,给团队成员设置了较难的跨度,再次是遭遇田野调查点多面广的障碍。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分布地域较广,同一民族的聚落分布也较为零散,要构建完整的民族灾害文化体系,又需逐一展开田野调查并进行详细的记述。此外,团队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资金短缺的问题。由于田野调查地点分散,需要组织更多团队成员前往不同的地域展开长时间的田野调查,且后期呈现的研究成果皆为学术专著,资金短缺成为我们实施研究期间难以克服的问题之一。

问:《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方面有怎样的意义?

周琼:《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项目的开展,旨在充分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利用和移植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性灾害知识体系,加强云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的资料收集和推进相关研究,不仅有利于国内外学者准确理解云南少数民族珍贵的灾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有助于推进、深化灾害文化和灾害防治体系研究的广度及深度。

同时,《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项目的开展也有助于提升云南世居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保护、传承和开发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有助于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展《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项目研究,正视云南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民族文化特点,建设民族文化和网络信息化密切结合的防灾减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云南各民族灾害文化中的传统防灾与减灾知识体系和应对手段纳入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中,可以有效提高云南各民族地区的灾害管理水平和预防能力,有助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问:如何评价《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它与其他同类文化纪实丛书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样的亮点?

周琼: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地区灾害文化的形成依托于民族共同体共有的价值、规范、信念、知识、技术、传承等诸要素,不同民族对于灾害的书写、认知、伦理、解释有其共性和特性。长期以来,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的灾害文化以及环境伦理观念在各民族自己的生产生活中得到长足发展,各少数民族对自然界信仰、崇拜、感恩等神圣的心理和认知,有效地维护了各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状态。

《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在思想、观点以及研究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在学术思想上,挖掘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可以被当代防灾减灾实践借鉴的本土知识,使灾害文化在服务现实基础上得到保护与传承;在学术观点上,以云南少数民族为突破口,挖掘、总结和升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灾害认知、减灾防灾与灾后重建的地方性经验等灾害文化,以构建云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体系;在研究方法上,由于云南各少数民族世居生境不同,所衍生的文化也存有差异,对其进行系统化比较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民族灾害文化的理论。为进一步上升理论层次,提高研究的透彻度,研究团队将综合地质学、生态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等跨学科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

云南民族地区生活环境与社会文化的脆弱性弱化了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也影响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套丛书最大的亮点在于资料的获取既有文本,也走出书斋、走向田野,充分挖掘了云南世居民族在与自然灾害长期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灾害意识、观念、行为等,主要表现在原始信仰、风俗习惯、神话传说、生产生活、文学艺术等之中,同时广泛搜集了散落于民间的口述资料、民族文字碑刻、契约文书、图像资料等。故此,《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不仅在纪实性与学术性上具有极高价值,而且及时地抢救并保护了即将湮灭的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也具有急迫的现实需求。


民族时报2021414A01版:头版

【下转2版


民族时报2021414A02版:时讯

抢救保护少数民族灾害文化

——解读《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的秘密

【上接1版】

问: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是指什么?这套丛书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呈现?

周琼:灾害文化是人们对待灾害的态度、思想、理念、行为、经验、习俗等的总称。具体说来,灾害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在长期与灾害共存的过程中形成并建立起来的,包括人们对待灾害的态度、思想、理念、习俗、惯例、规范、禁忌及系列应对的行为、制度、措施,还包括人们对灾害的认知、记忆、神话传说、知识体系和用文字影音等形式记录的灾害现象及其经验价值等内容。

同时,灾害文化还是众多文化类型中给人类思想及记忆冲击最强烈的独特种类,是一个群体(民族)见证及抵御、防范灾害的精神财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历时性特点。

另外,灾害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影响公众及官员、灾害管理及研究人员等群体的灾害认知、态度及行为。在当代,灾害文化往往以通俗性、普及性等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及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包括灾难幽默、漫画、游戏、传说、挂历、诗词、舞蹈、歌曲、电影、小说、游记、纪录片、纪念活动、徽章、卡通甚至是博物馆等。因此,灾害文化的具体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不同层面的指向。

对于民众进行防灾减灾抗灾文化的教育、宣传等系列活动,是灾害文化构建及传承的必要手段,能使一些经常遭到某类灾害袭击地区的人们,对灾害的性质与种类、后果及影响、方式及强度、预兆及后患等有充分了解,并做好周密准备,恰当应急,防范到位。

问:《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有何意义?

周琼:研究团队在大量的调研中,大力传承和弘扬云南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灾害文化,总结出了部分可示范、可推广的防灾减灾模式和经验,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和巩固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及丰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作出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引等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此外,将云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与现代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相结合研究,也为西南地区,甚至为国家的综合防灾减灾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

问:《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作为精品项目,下一步,还将有些什么规划和目标?

周琼:经过前期研究,我们发现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散布于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且语言种类繁多,及时准确地深入了解各民族的灾害文化或抢抓时机开展调研的难度系数较大;其次,因项目研究内容涉及灾害文化的方方面面,就灾害文化的田野调研涉及云南各市县乡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因此在经费使用中一再收缩和节俭,进而限制了其他各项重要工作的持续开展,并制约了项目研究成果的产出和具体呈现。

本项目的研究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需加强深化研究并拓展研究范围。我们将结合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与2020年申报成功的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高校灾害数据库建设与边疆社会治理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利用大数据对西南世居少数民族灾害文化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建模以及数据库建设,最终构建出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体系,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并且在项目基础之上培养出一批批专业人才,进一步推进实现灾害文化研究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和融入国家战略的效能。

云南省拥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我们已经对其中10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了灾害文化田野调查,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够取得更多的支持以便对剩余15个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和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最终出版一套完整的《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25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