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推进会暨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工作座谈会顺利举行

发文时间:2017-12-18

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推进会

暨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工作座谈会顺利举行


2017年12月17日上午9时,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组举办的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推进会暨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工作座谈会在云南大学东陆园科学馆第13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生态文明建设处、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云南师范大学以及云南大学各学院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座谈,“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团队成员及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全体硕博士研究生到会听取报告。本次座谈会由西南环境史研究所耿金博士主持。

1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耿金博士主持座谈会

座谈伊始,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主持人周琼教授对生态文明研究项目立项及执行两年来开展的标志性工作、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经验启示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项目中后期的工作方案和研究计划作了详细汇报和安排。周琼教授指出,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自2015年立项以来,经全体科研团队的协同攻关,项目预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开展、科研条件建设取得新进展、科研创新平台顺利启动、决策咨询服务能力稳步提高、科学研究服务现实的能力显著增强、团队影响力逐步提升。周琼教授认为,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常态下,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正处于创新攻坚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政策形势和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团队应积极谋划、主动应对,深入了解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规划及具体指导,充分借鉴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为稳步打造云南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高地夯实基础。

2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周琼教授作工作汇报

关于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的发展,周琼教授指出,八年的坚守和发展,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一直秉持“立足前沿、兼容包蓄”的学术作风,在来自国内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兼职专家学者的协同努力下,研究所坚持以生态环境、环境疾病、环境灾害、环境法规、灾害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为研究特色,注重理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积极开展多领域和多视角的环境史研究,全体师生从宏观、系统的角度全面剖析西南环境史研究的前沿问题及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切实推动相关科研成果及其转化有效服务云南地方实际,并在国内外环境史及生态文明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并为云南大学的环境史学科建设和生态文明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间,西南环境史研究所2016级、2017级博士研究生分别就暑期生态文明调研工作作了汇报。聂选华做了题为《石头缝里刨小康: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漠化综合治理经验及启示》的调研报告,就红河州蒙自市、建水县、泸西县三县(市)近年开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袁晓仙做了题为《口述环境史视野下滇池流域环保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就已开展的30余期滇池口述环境史工作作了汇报;杜香玉做了题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情况》的报告,充分展示了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及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实地调研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与现状调研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的重要任务,相关调研成果的呈现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3  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推进会暨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工作座谈会现场

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2017年年会暨‘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研究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区域模式及可行性路径”“环境史研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知’与‘行’”“‘双一流’建设视阈下云南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南环境史学科协同发展路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创新发展思路”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位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积极献言献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工作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为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座谈会主题讲演中,云南大学林超民教授充分肯定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周琼教授及科研团队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史学研究领域取得的系列成就。林超民教授指出,自2009年创建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以来,周琼教授积极选准研究方向,充分把握学术前沿,立足西南环境史研究,在学术研究道路上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即是用心坚守结下的硕果。林超民教授强调,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由最初的艰难发展到得到学校重视和社会的一致认可,至如今已逐步走上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新征程。林超民教授就“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思路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并倡导坚定不移地推进西南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创新研究。

4  云南大学林超民教授作座谈会主题发言

在座谈会上,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书记张巨成教授对周琼教授在环境史及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科研团队取得的科研成绩予以高度赞扬,并就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概念充分阐述他自己的思考。张巨成教授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研究过程中,应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借鉴西方有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的高度厘清生态文明的内涵及思想,切实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有效服务云南地方实际。在学术研究方面,张巨成教授强调,富有创建的高水平学术研究都是通过日就月将的积累逐步养成的,他倡导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的学术发展繁荣需要用心“养”,养性是做学问的根基,养气与养志是学者的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学术养成需要的就是诚意正心和端正治学态度。

5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书记张巨成教授作座谈会主题发言

在相关议题的探讨中,云南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李伟教授指出,西南环境史研究所项目团队应充分提升生态文明的学理研究,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的深入探讨能够服务现实和未来;云南师范大学周智生教授强调,西南环境史及生态文明的研究应该以历史学和环境史为研究基点,分清层次、突出重点,围绕专业研究做出学科特色,在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西南环境史研究课题落地生根,以提升科学研究的决策咨询和服务现实的水平;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生态文明建设处李湘处长建议,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关于环境史及生态文明等课题的研究应聚焦并重点突出史学研究的优势,用历史学者明锐的眼光和洞察力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和环境发展诉求,以探寻历史经验及模式服务现实的可行性路径

云南大学滇西发展研究中心胡兴东教授认为,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在环境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成果亦为喜人,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充分把握研究重点和突出研究特色;云南大学《思想战线》副主编廖国强教授在肯定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团队成果的同时,指出宜在具体的课题研究中突出云南特色和专业特色,不断加强跨学科研究,有序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现实;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高志方教授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尚需在学术高度作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的课题研究既要从学术背景出发,把握自身的学术研究基础,亦须加强跨学科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从横向和纵向切实推进科学研究服务云南地方社会现实。

6  云南师范大学周智生教授作座谈会交流发言

不忘初心谋新篇,砥砺前行谱华章。长期以来,省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对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的发展予以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为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的协同创新做出了积极努力和有益指导,并为推动西南环境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云南大学乃至国内外营造了求真务实、积极向上且具有团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良好学术氛围。座谈会结束后,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第二届校内外兼职学者聘书颁发仪式隆重举行,座谈会主持人耿金博士宣读新聘任的学术团队名单,云南大学林超民教授和张巨成教授分别为新聘任的与会学者颁发了聘书。最后,座谈会在愉快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中落下帷幕。

7  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推进会暨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工作座谈会与会学者合影




(供稿: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编辑:聂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