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专题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发文时间:2022-06-2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专题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022年6月17日下午,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课题组主办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专题工作会议”以腾讯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平台框架已基本建成的专题汇报会。莅临本次会议的嘉宾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方修琦教授及其数据库建设团队成员,“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数据库建设相关议题的讨论和交流。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赵志龙老师主持。

工作会议交流现场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的目标是整合数据资源,积累科研数据,推动和提升数据应用服务。会议伊始,方修琦教授表示,合作双方已就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开展过多次专题研讨和交流,目前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已经建成,本次会议将对数据库功能结构、数据库系统运行进行具体展示,并就数据库应用需求做好平台功能调适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推进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能够最大程度上为灾害文化的研究提供便捷。

周琼教授对方修琦教授拨冗莅临指导数据库建设表示感谢,并就方修琦教授数据库建设研发团队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课题组合作共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相关事宜作详细的介绍。周琼教授认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建设至今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希望合作双方共同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推向新的阶段,确保数据库如期建成运行。

在汇报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陈思宇首先就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建设结果进行了汇报。她指出,数据库的建设目标是建成知识服务、界面友好、面向研究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其重心是依托汉文资料、少数民族资料、田野调查资料与其他相关资料的归类管理和数据检索,通过数据提取和分析实现数据可视化。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数据层次可分为即原始素材、可用资料、析出记录、派生数据、研究成果五个层次。就设计方案而言,数据库的建设致力于实现管理界面、用户界面、记录库、资料库、底层数据与派生专题库等多个子系统之间的联动与功能整合,通过对数据格式、平台架构等内容进行优化完善,建立规范性文件格式标准、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建设技术标准,确保数据库规范运转,以实现数据库内外功能有机统一,确保数据库安全运行。此外,陈思宇还就数据库的字段结构表、灾害种类分类、灾害文化分类等相关情况作了详细的汇报和解释,并对数据处理的标准化与编码化进行了细致讲解。


工作会议报告现场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动态调整的过程,是一项事关西南边疆地区综合防灾救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项目组致力于不断完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灾害数据,希望通过对各类灾害信息进行深度和动态分析,以便提取归档和智能检索,实现数据共享和科研成果集成创新。关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研发,北京师范大学宋颉指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信息数据创新平台”包括数据库平台、多媒体平台与灾害文化地理信息系统等三个系统,依托记录库与资料库,平台可实现对灾害史料的快速检索与初步分析。宋颉还对数据库的资料图表、检索步骤与操作方法进行了具体的演示,并就数据筛选、清理去重、灾害信息多数据源融合和平台优化等进行了讲解。

最后,周琼教授及项目组成员就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的资料入库与共享、转换与处理、审核与发布、检索与下载、分类与统计、管理与配置、页面与展示等具体问题与方修琦教授带领的数据库研发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合作双方还充分讨论了优化完善数据库功能、净化页面展示空间和灾害信息数据安全等议题。

会议期间,周琼教授介绍了项目启动至今灾害资料搜集的进展和丰富度,并就下一步加大力量继续搜集相关灾害文化资料做出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