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历史视野下的灾害文化与灾害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

发文时间:2020-10-06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暨“历史视野下的灾害文化与灾害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The 1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disaster history committee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CADP)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aster Culture and Disaster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会议手册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与公共安全专业委员会

中国·昆明

2020年10


目  录

一、务须知

二、会议日程表

三、会议议程

四、会人员名单

五、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简介




 一、会务须知

热忱欢迎您参加本次学术盛会!为方便您了解会议详细情况,谨将本次会议相关事宜敬告如下:

1. 会议时间、方式

20201010日-11日,线上会议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

2. 会议须知

1)请各位专家学者提前5-10分钟登陆腾讯会议平台进入会议,并以“姓名+单位”格式备注,等候会议开始;

2)各场报告开始前5分钟,请各位参会专家学者开启摄像头,以便同框截图留存会议资料;

3)会议开始后,请发言人之外的所有与会者开启禁音功能,确保会议有序进行;

4)此次参会论文以及所有会议代表的发言均为公开发布之成果,请予尊重;如需引用,请与作者联系,未经作者允许,请勿外传;

5)本次会议遵循以往惯例,专为在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设立青年学者论坛。

3. 会务组联系方式

1)会务组组长:周  琼 13085357992;耿  金 15969589959

2)会务联系人:曾富城 15868721770;徐艳波 18183718453

若您有任何问题,敬请与会务组联系!


会务组成员名单


姓名

学历

姓名

学历

王彤

博士生

张丽洁

博士生

曾富城

博士生

徐艳波

博士生

谢仁典

硕士生

何云江

硕士生

梁轲

硕士生

汪东红

硕士生

吴博文

硕士生

李鹏飞

硕士生

胡广杰

硕士生

鲍光楚

硕士生

冯冲

硕士生

张艺丹

硕士生

陈玲玲

硕士生

赵云萍

硕士生

查明伟

硕士生

王慧平

硕士生

隆杰

硕士生

刘雅仙

硕士生

二、会议日程表

会议时间

会议内容

会议方式(腾讯会议)

1010

(周六)

820-900

开幕式

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900-12:00

主题报告1

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午休

1400-1540

分场报告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组;青年学者论坛第一、二组

(上半场)

一二组,会议ID52158713270

三四组,会议ID49540761288

五六组,会议ID67765074976

七八组,会议ID39629117049青年论坛学者论坛第一、二组,

会议ID556968739

1540-1550

会间休息

1550-1740

分场报告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组;青年学者论坛第一、二组

(下半场)

一二组,会议ID52158713270

三四组,会议ID49540761288

五六组,会议ID67765074976

七八组,会议ID39629117049青年论坛学者论坛第一、二组,

会议ID556968739

1900-2100

主题报告2

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第一天结束

1011

(周天)

820-1000

主题报告3

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1000-1010

会间休息

1010-1200

主题报告4

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午休

1400-1540

分场报告

第九、十、十一组

九组,会议ID52158713270

十组,会议ID49540761288

十一组,会议ID67765074976

1400-1600

青年学者论坛

第三、四、五、六组

三组,会议ID39629117049

四组,会议ID556 968 739

五组,会议ID793 443 204

六组,会议ID848 532 739

1600-1620

会间休息

1620-1800

闭幕式

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离会

三、会议议程

 开幕式

时  间:1010820-90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主持人:周 琼,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教授

议 程:

1、云南大学杨泽宇副校长致辞

2、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唐豹秘书长致辞

3、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朱浒教授致辞

4、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夏明方教授致辞

5、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晓华教授作年度总结报告


主题报告1:直面危机:灾害与文化

时 间:1010900-120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25分钟以内

主持人:夏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教授)

1与疫共舞:云南抗疫两百年

林超民,云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2危机重重的人类世:环境史学家的职责与应对

张玲,美国波士顿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3迟迟而来 缓缓见效:日本疫情对策的失落与大众的主动听从文化

深尾叶子,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教授

419662019年中国的地震预测事业

高建国,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5冷战初期全球化经济与东亚环境恶化初探

刘士永,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6先秦两汉时期的疫灾成因学说

龚胜生,民进中央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7命运与共的短茎草生态群落——《尘暴》作为灾害环境史范本的意义

梅雪芹,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


 分场报告第一组:历史上的疫灾及其应对(一)

时 间:1010日下午 上半场:1400-154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费晟

评议人:朱正业,姚勇

1、林源、马金华:纾困与防范:近世中国应对重大疫病的财政政策研究

2、衡宗亮:清代新疆疫灾研究

3、阿利亚·艾尼瓦尔:清至民国时期新疆瘟疫发生概况

4、杨筱奕:清代建水地区灾疫整理与研究

5、佳宏伟:清季中国通商口岸的传染病流行、防治及其省思

6、宋培军、黄颖:借鉴康乾盛世疫情防治及善后经验,做好新时代抗疫常态化斗争

7、付优:民国时期上海城市疾疫灾害与社会应对


分场报告第二组:历史上的疫灾及其应对(二)

时 间:1010日下午 下半场:1550-173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阿利亚·艾尼瓦尔

评议人:余新忠,佳宏伟

1、费晟:论1881年悉尼天花疫情下的排华运动

2、文姚丽:历史视野下的日本疫情防控

3、童德琴:海陆军的饮食之争—近代日本军队脚气病的流行与消亡

4、刘希洋:德占时期青岛的疫灾防治述论

5、关浩淳:疫情防控与边疆治理:新中国初期西藏传染病治理及其成效

6姚勇:“以疟疾之名”——滇缅公路上“瘴疠之乡”的去污名化与“抗战建国”

7、朱正业:新中国初期淮河流域应对黑热病的科技路径

8、徐轶杰:“察北鼠疫”中的北京抗疫工作


分场报告第三组:历史视野下的新冠疫情

时 间:1010日下午 上半场:1400-154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1,会议ID49540761288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张剑光

评议人:陈业新,霍仁龙

1、李钢:中国COVID-19疫情的时空演化过程与情境防控对策

2、李宁、马晓云:新冠疫情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危与机

3、陈永明:卫生现代性的柔性嵌入:新冠肺炎影响下的中国城市居住单元自发更新的可能

4、王华彪:后疫情时代国家防疫机制的新探索

5、林正松、张璐、范昕:基于COVID-19事件影响的武汉“城市病”诊断识别与健康评价

6、贾征宇:断粮:R县抗疫记

7、李益敏、吴博闻、刘师旖、李盈盈:边疆民族地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的中国制度优势研究——以云南省    为例

8、郗春媛:行动困境、风险叠加与韧性治理:边疆地区基抗疫短板修补与应急能力提升——韧性理论视角下云南    基层抗疫的实证分析


分场报告第四组:灾害与环境变迁

时 间:1010日下午 下半场:1550-173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1,会议ID49540761288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高国荣

评议人:梅雪芹,耿金

1、贾兵强: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对隋唐社会影响

2、史志林:历史时期黑河流域自然灾害研究

3、古帅:晚清黄河北徙后的下游沿岸地形与河湖环境变迁

4、申志锋:虹吸与开堤:近代以来豫省黄河南岸“河下沙碱”被淤灌治理的模式探析

5、穆俊:灾害社会学视域下的清至民国大黑河流域性用水纠纷研究

6、张崇旺:1966-1986年安徽霍邱城西湖的围垦纠纷及其解决

7、杜香玉 :民国时期橡胶种植技术的环境限制与本土改良


分场报告第五组:灾害文化(一)

时 间:1010日下午 上半场:1400-154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2,会议ID677 6507 4976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高建国

评议人:王献军,李全敏

1、郭丽:《管子》关于灾害的论说——以《五行》篇为中心

2、王丽歌:宋金元河南雨神类型及地域差异

3、徐富海:我国传统灾害文化中的权力制衡研究——以北宋青苗法为例

4、杨波:灾荒与村落社会组织演变——以丁戊奇荒与村社分合为例

5、任继昉:蝗灾的历史典故

6、段金龙:禳蝗、演剧与民间祭祀

7、刘利民:浅谈宗教界救灾的历史流变—以佛教界为主要考察对象

8、杨东宇:雪盲认知的历史演进以及与眼罩的彼此依存关系


分场报告第六组:灾害文化(二)

时 间:1010日下午 下半场:1550-173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2,会议ID677 6507 4976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郭丽

评议人:刘利民,杨东宇

1、叶宏:视角、维度与当代实践:多学科语境中的“灾害文化”

2、闵祥鹏:九世纪内亚灾变、朗达玛灭佛与吐蕃的衰落

3、廖善维:灾害治理的壮族效能:清代张鹏展北京治水时间、作为及其意义考论

4、王玉萍:文山州壮族灾害文化与灾害治理

5、李全敏:德昂族的物侯历与气象灾害防御

6、王献军:黎族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防御方法——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调查资料的研究

7、孙磊:宗教文化与民族地区灾害社会韧性的关联路径刍议:以玉树地区为例

8、尹仑:应对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云南藏族传统知识的启示


分场报告第七组:灾害治理(一)

时 间:1010日下午 上半场:1400-154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3,会议ID39629117049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张伟兵

评议人:安介生、贾国静

1、蔡勤禹:民国时期建设救灾思想探析

2、王林:论民国时期世界红卍字会构建公信力的举措及效果

3、韩祥:民国时期华北灾赈货币形态变动与赈农模式转型

4、苗艳丽:中国近代灾害治理结构转型初探

5、张帆:近代市场条件下灾异时期乡民自救能力考察——1934年东南大灾荒为中心

6、李婉琨:战后美国援助与中国农村改革

7、于文善: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减灾救灾工作的基本经验(1949-1978

8、田丰、包存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面纳入“十四五”规划


分场报告第八组:灾害治理(二)

时 间:1010日下午 下半场:1550-173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3,会议ID39629117049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苏筠

评议人:蔡勤禹、王林

1、安介生:何意百炼刚 化为绕指柔——西晋末年“大丧乱”与名士刘琨应变策略

2、贾国静:灾害史视野下的同治“中兴”

3、刘文远:借资民力:清代河工加价摊征与税收正义

4、李尹:灾荒赈济与清前期环渤海三省间的跨海米粮流通

5、聂选华:清代贵州“新疆”地区的灾荒赈济及实践成效研究

6、章慧蓉:清朝康熙年间天灾的应对措施及对现代防灾减灾研究的启示

7、郝平:20世纪50年代山西农业技术救灾问题研究


青年学者论坛第一组 疫灾史(一)

时 间:1010日下午 上半场:1400-154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4,会议ID556 968 739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张祥稳

评议人:刘浩,王鑫宏

1、祝介梅:史海寻“疫” 嘉惠学林:《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读后

2、康意:明代浙江瘟疫及应对措施探研

3、周伟义:明清时期医家对纵欲与疾病的思考

4、张晗、孙灵芝:明清北京民众视角下的瘟疫—以北京地方志为中心

5、梁轲:清代广西地区疾疫的诱发因素与防治措施

6、朱志强、黄飞:瘴气区的战争——论清缅战争中瘴气对清军的影响

7、李畅:《盛京时报》在庚辛鼠疫防治中的角色与效应


青年学者论坛第二组:疫灾史(二)

时 间:1010日下午 下半场:1550-173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4,会议ID556 968 739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张连伟

评议人:杨波,李嘎

1、韩雨楼:防疫视角下近代河北公共卫生体系建设(1912-1937

2、李孟珂:民国时期云南思茅的疟疾防治与边疆卫生治理

3、鲍光楚:民国时期昆明市麻风病的防治

4、张翰林:1932年南京霍乱疫情与政府应对

5、耿东旭:疫病谣言的生发机制与治理之殇——以1932年虎疫为中心的考察

6、张体红:全面抗战时期云南鼠疫流行与防治

7、王彤:西双版纳基诺族疾病认知与诊疗演变研究


主题报告2:气候变化、极端灾害事件与社会响应

时 间:10101900-210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20分钟以内

主持人:吕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水利史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    师)

1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

郑景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然环境变化与格局研究室主任

2清代汾河上游自然灾害时空研究

王尚义,太原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31928-1931年陕西关中地区极端干旱事件的社会影响

苏筠,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

4中国历史上干湿压力与游牧民族迁徙

裴卿,香港教育大学助理教授

518~19世纪之交华北平原的气候变化与粮价异常

方修琦,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文彦君,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副教授


主题报告3:灾害文化与社会治理

时 间:1011820-100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20分钟以内

主持人:蔡勤禹(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教授)

1明清苏北水患与匪灾新论

马俊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登峰计划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支祁为虐:泗州城市历史水患觕探

陈业新,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

3中国灾害文化漫谈

张堂会,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毕飞宇研究中心主任

4少数民族减灾文化研究

周琼,云南大学特聘教授,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

5从生产控制到土壤保护——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农业调整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高国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主题报告4:瘟疫与人

时 间:10111010-120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20分钟以内

主持人:郝平(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

1、生活方式、社会网络与疾病传播——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人类学研究框

何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直面与应对:中国古代地方官员在抗击疫病中的作用

张剑光,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3、厉疾瘟疫的三重面相——从个体生命到国脉民天的疫灾史跃升

卜风贤,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4、大变局前夜的新瘟疫——嘉道之际霍乱大流行探论

余新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    者

5、疫病的灾害史解读与中国卫生现代性的构建:读余新忠主编《瘟疫与人:历史的启示》有感

夏明方,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教授



分场报告第九组:灾害文化(三)

时 间:1011日下午  1400-154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闵祥鹏

评议人:叶宏,尹仑

1、吴厚荣:灾害史就是人类应对灾害的历史——《四川省灾害史纪年》编纂的实践探索

2、赵晓华:近代救灾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3、刘荣昆:清代民国时期云南涉林碑刻中的防灾意识

4、胡勇:民国时期的电影救灾——以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陕西大灾荒期间的慈善电影《人道》为例

5、王鑫宏:《新华日报》对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宣传

6、赵冬菊:从水下考古看古代沉船海难给我们的启示及其预防机制

7、和六花:中国血吸虫病认知及应对策略转变刍议——以云南血吸虫病流行区为例的探讨

8、杨海潮:云南俗语中的灾害记忆与历史想象


分场报告第十组:灾害治理(三)

时 间:1011日下午 1400-154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1,会议ID49540761288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张堂会

评议人:张崇旺,李尹

1、张伟兵:文化视野下古代战争中的水攻运用与水灾害问题初探

2、李光伟、陈思翰:康熙朝京师祈雨与王朝治理

3、李嘎:明清时期今河北地区的城市水患面貌与防治之策

4、张祥稳:口惠而实不至晚清政府救助皖南皖西南山区及其沿江平原水灾问题研究

5、张连伟:晚清永定河水患及其治理

6、薛辉:多事之秋:1902年的广西灾害考察

7、曹茂:澳大利亚农业干旱简史与政策实践


分场报告第十一组:灾害时空分布与量化分析

时 间:1011日下午  1400--154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2,会议ID677 6507 4976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卜风贤

评议人:郑景云,李钢

1、耿金:灾害史研究中的GIS应用:基于方法、路径探索的学术史回顾

2、刘浩、魏军、陈莎、解文娟、赵亮:1644-1948年间河北地区雹灾的时空特征分布及分析

3、萧凌波:1736-1911年华北饥荒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灾害、收成

4、李华文:民国时期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计量分析(1912-1949

5、刘晓堂、刘静静:20世纪前半期张家口地区旱涝灾害时空特征探析

6、霍仁龙:云南山区农田水利建设演变的量化研究(1950-1980


青年学者论坛第三组:灾害时空分布与社会应对

时 间:1011日下午 1400-160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3,会议ID39629117049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吕娟

评议人:贾兵强,刘希洋

1、何茂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峰值与气候变化

2、刘威:过去600年中国西南地区极端旱涝事件与亚洲季风

3、周宇燕:崇信与毁灭:明清时期山西蝗灾的时空分布及社会应对

4、谢仁典:明代至民国时期贵州疫灾的时空分布研究

5、李玥:清代四川疫灾的时空分布与社会应对

6、汪东红:清代重庆地区旱灾等级和时空分布研究——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7、高兴: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and social impact of locust plagues in the Xian g-E-Gan region of China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8、陈思宇、赵琬一、方修琦:“清代自然灾害信息集成数据库”中三种灾害史料记录的信息对比

9、周俊俊:1949-2018年华东六省儿童非正常迁移研究——拐卖与抱养对比视角


 青年学者论坛第四组:新冠疫情

时 间:1011日下午 1400-160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4,会议ID556 968 739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郗春媛

评议人:李益敏,文姚丽

1、潘杰:对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思考---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例

2、和冬梅:基层村委会在村寨防控疫情中发挥的作用

3、普富香:疫情防控背景下中缅边境地区基层执法组织执法效度研究——以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M边境派出所为    例

4、张宝元:基层组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民族志探索

5、王皎贝: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空演化与风险画像

6、徐婷婷:温州市COVID-19疫情演化特征与医疗服务可达性研究

7、郭跃山:火化与慰灵:新冠疫情镜像下的葬祭文化


 青年学者论坛第五组:灾害文化

时 间:1011日下午 1400-160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5,会议ID793 443 204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20分钟

主持人:郝平

评议人:徐富海,苗艳丽

1、韩婷:《新唐书》所载唐代六畜“灾变”的政治意蕴与宗教阐释

2、张玮:“神道设教”的地域实践——基于明清浊漳河流域昭泽王信仰的考察

3、张丽洁:清至民国时期川东地区的祈禳禁屠与灾害认知

4、徐正蓉、杨煜达、孙涛:文化观念与制度安排:南京城1849年大水灾社会响应

5、裴孟华:娱乐的边界:近代的电影赈灾及其异化

6、王仓仓:水与火之歌:国民党基于淮河水灾对中共形象的建构(1945-1949年)

7、候东萍:云南蒙古族灾害文化变迁——以兴蒙蒙古族乡地震灾害文化为例

8、曾富城:日本灾害文化研究述评

9、吴博文:电影视野下的彝良1948年研究


 青年学者论坛第六组:灾害治理

时 间:1011日下午 1400-160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分会场6,会议ID848 532 739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请控制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评议时间25分钟

主持人:阿利亚·艾尼瓦尔

评议人:于文善、韩祥

1、张家瑞: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应对

2、黄家攀:明以降郧西灾害初探

3、王小丰: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应对

4、向俊丞:拯救斯民:清前期贵州官赈制度研究

5、李伊波:碑石所见“丁戊奇荒”的灾害史地位及时人反思

6、王钊勤:晚清民国时期山东迁入山西的灾荒性移民研究

7、赵慧斌:何以为食——晚清以降山西野生救荒食物研究

8、徐艳波:清代泥石流冲击下的东川低坝水利建设与排灌——以蔓海为例

9、吴昊岭:20世纪80年代陵水县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及启示


闭幕式

时 间:10111620-1800

会议方式:线上腾讯会议,主会场,会议ID52158713270

主持人:赵晓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1、分场报告主题总结汇报(各分场总结时间控制在5分钟)

分场报告:历史上的疫病及其应对(佳宏伟);历史视野下的新冠疫情(李钢);灾害文化(闵祥鹏);灾害治理   (贾国静);灾害时空分布及量化分析(耿金);

青年学者论坛:灾害时空分布(徐正蓉);灾害文化与灾害治理(张丽洁);新冠疫情(祝介梅);

2、历史视野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专场讨论

3、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夏明方教授总结发言

4、本届年会主办方代表致谢

5、下届年会主办方代表发言

四、与会人员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序

姓名

职务/职称

单位

阿利亚·艾尼瓦尔

教授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介生

教授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包存宽

教授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卜风贤

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蔡勤禹

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

陈业新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陈永明

助理研究员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

曹茂

副教授

云南农业大学

段金龙

讲师

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杜香玉

助理研究员

云南大学

方修琦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费晟

副教授

中山大学历史系

付优

馆员

苏州大学博物馆

霍仁龙

副研究员

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浩淳

讲师

华侨大学

高国荣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

高建国

名誉主任

研究员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

郭丽

教授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

龚胜生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耿金

讲师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古帅

讲师

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贾国静

副教授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贾征宇

助理研究员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

贾兵强

副教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何明

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韩祥

副教授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和六花

副研究员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衡宗亮

讲师

兵团党委党校民族宗教学教研部

胡勇

副教授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郝平

教授

山西大学

蒋红

主编/教授

《思想战线》编辑部

佳宏伟

副教授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士永

特聘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

刘晓堂

讲师

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刘浩

工程师

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刘荣昆

教授

贵州师范大学

刘莉

编辑/

副研究员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

李全敏

副研究员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李宁

讲师

吕梁学院

李嘎

副教授

山西大学

李益敏

研究员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廖善维

讲师

广西大学文学院

刘文远

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刘静静

助教

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李钢

教授

西北大学

李尹

副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

李华文

特约研究员

湖南师范大学慈善公益研究院

李光伟

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李婉琨

助理研究员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刘利民

副教授

防灾科技学院灾害与社会研究中心

刘希洋

讲师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

林正松

讲师

武汉工程大学

林超民

教授

云南大学

马俊亚

教授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马晓云

讲师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

梅雪芹

教授

清华大学历史系

穆俊

讲师

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马金华

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

苗艳丽

副教授

昆明理工大学

闵祥鹏

教授

河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聂选华

助理研究员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裴卿

助理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

任继昉

教授

中南大学文学院

申志锋

助理研究员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宋培军

编审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

孙久龙

编审

《史学集刊》编辑部

孙灵芝

讲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深尾叶子

教授

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

苏筠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孙磊

助理研究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史志林

助理研究员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童德琴

助理研究员

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

萧凌波

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夏明方

主任/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

郗春媛

副教授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文姚丽

副教授

西北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王林

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王桃

编审

《暨南学报》编辑部

王玉萍

讲师

文山学院

王华彪

教授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王丽歌

讲师

周口师范学院

王献军

教授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王鑫宏

副教授

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尚义

教授

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文彦君

副教授

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

吴平

主编/教授

《原生态民族文化丛刊》编辑部

吴厚荣

研究员

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

徐富海

副研究员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徐海亮

教授级高工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

徐轶杰

助理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薛辉

讲师

广西社会科学院当代广西研究所

姚勇

副研究员

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于文善

教授

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叶宏

副教授

玉溪师范学院法学院

杨筱奕

助理研究员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杨波

研究员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间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

杨海潮

讲师

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袁亚军

编审

《云南大学学报》编辑部

余新忠

教授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尹仑

研究员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

杨东宇

副研究员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郑景云

研究员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张帆

讲师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张连伟

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伟兵

教授级高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张堂会

教授

扬州大学

张祥稳

教授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剑光

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

张崇旺

教授

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张玲

副教授

美国波士顿学院历史系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

赵晓华

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张卫东

历史编辑室主任/研究员

《江汉论坛》编辑部

张璐

讲师

中国地质大学

翟宇

编审

《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

赵冬菊

教授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章慧蓉

讲师

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部

朱正业

教授

安徽大学

朱浒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

青年学者

鲍光楚

硕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陈思宇

硕士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理学院

陈思翰

本科生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范昕

硕士研究生

中国地质大学

高兴

博士研究生

西北大学

郭跃山

博士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耿东旭

博士研究生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黄家攀

硕士研究生

暨南大学文学院古籍所历史文献学

黄颖

硕士研究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韩婷

博士研究生

安徽大学历史系

和冬梅

博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何茂峰

硕士研究生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候东萍

硕士研究生

云南民族大学

韩雨楼

硕士研究生

河北师范大学

康意

硕士研究生

山西师范大学

林源

博士研究生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李伊波

博士研究生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李孟珂

博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李玥

硕士研究生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李盈盈

硕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刘威

博士研究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刘师旖

硕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刘响

硕士研究生

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研究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梁轲

硕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裴孟华

博士研究生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普富香

博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潘杰

硕士研究生

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田丰

硕士研究生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向俊丞

博士研究生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王钊勤

硕士研究生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吴昊岭

硕士研究生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王仓仓

博士研究生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王皎贝

硕士研究生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王小丰

硕士研究生

江西师范大学

王彤

博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吴博文

硕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吴博闻

硕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汪东红

硕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徐正蓉

博士研究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谢仁典

硕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徐艳波

博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徐婷婷

硕士研究生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张体红

硕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张翰林

硕士研究生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张家瑞

硕士研究生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张丽洁

博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张宝元

博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曾富城

博士研究生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周宇燕

硕士研究生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周伟义

博士研究生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周俊俊

博士研究生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赵琬一

博士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理学院

张玮

博士研究生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朱志强

硕士研究生

云南师范大学

李畅

硕士研究生

暨南大学

祝介梅

博士研究生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张晗

本科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

赵慧斌

博士研究生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五、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简介

西南环境史研究所自2009年5月正式成立以来,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以“教书育人、服务现实”为己任,相继为历史系开设专业选修课“中国环境史”,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素质选修课“中国环境史”和“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为硕士生开设“环境史概论”“中国环境史专题”“环境史文献专题”“中国环境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为博士生开设“中国史通论”“中国环境史专题”“环境史前沿问题研讨”“环境史实践研究”课程,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19年,研究所共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35人,其中毕业23人,在校生11人;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共11人,其中毕业生5人,在校生6人。研究所培养的研究生先后获国家奖学金12人次、省政府奖学金8人次,以及其他各种奖学金20余项;研究生论文3篇获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参会论文获奖5项。

研究所目前有环境史、医疗疾病史、生态文明、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灾害史等研究方向。在2017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中,研究所周琼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获准立项,少数民族灾害文化也是今后研究所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研究所一直践行“走出书斋、走向田野”的理念,多次赴滇西和滇南开展“生态环境变迁与环境疾病”田野考察。2012年与复旦大学史地所联合开展“西南山地环境变迁调查与研究”调查,开展调查活动数十次。自2015年以来,研究所开展生态文明课题调研320余人次,开展滇池口述环境史调查20余期,与地州院校合作建立环境史研究基地建2个。

2010年8月研究所承办“西南灾荒与社会变迁暨第七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8月承办“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环境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8月承办首届云南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模式”研究生暑期论坛,201612月承办“屏障与安全:云南生态文明区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高端学术论坛,开展生态文明专家访谈10余场,有序推动了环境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为云南及全国的环境保护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为了扩大学术交流,研究所每学期于周五举行“读书交流会”,创办学术内刊《西南环境史研究》(已发行5期)和《西南环境史研究简讯》(发行20期),与多家期刊合作建立“环境史研究”专栏。创办西南环境史研究网(www.xnhjs.ynu.edu.cn)、生态文明建设与研究网(www.yneccr.ynu.edu.cn),以及相配套的微信公众平台。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邮编:650091


西南环境史研究网(www.xnhjs.ynu.edu.cn)

生态文明建设与研究网(www.yneccr.ynu.edu.cn)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