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年会
暨“历史智慧与中国灾害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议程
开幕式
时间:8月18日上午8:30-9:1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三层二号会议室
主持人:李珍梅(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院长)
领导致辞:
1. 山西大同大学副校长张旻教授致辞
2.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秘书长唐豹致辞
3.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大学副校长郝平教授致辞
4.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夏明方教授致辞
5.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赵晓华教授作年度总结报告
集体合影:雁北宾馆门口
(休息十分钟)
主题报告(一)
时间:8月18日上午9:20-11:4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三层二号会议室
发言时间:20分钟
主持人:杨学新(河北大学河北省海河流域治理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1. 方修琦(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国家安全视角的历史灾害影响及其尺度效应
2. 徐海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关注中国中东部旱涝气候格局的变化
3. 卜风贤(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灾害史研究的理论困境与认识路径
4. 张伟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学”与“术”——基于水旱灾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5. 周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南少数民族灾害记忆的发掘与书写
6. 赵晓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民国初年的军队防疫与军阀政治
7. 蔡勤禹(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救灾政策述论
分会场报告
第一组 历史与现实中的灾害治理技术
时间:8月18日下午14:00-16:0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三层一号厅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0分钟,集中评议时间40分钟
主持人:张伟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
评议人:
高建国(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毛 睿(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
1. 卫崇文(长治学院):先秦伐鼓救日考——日食救助方式中非理性因素研究
2. 梁啸(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山西雁北地区永定河流域社队自办渡槽营造——以左云县威鲁渡槽为例
3. 李学良(北京科联广拓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极微震技术在某古迹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
4. 李文元(忻州市防震减灾中心):定襄—忻州7¼级地震活动断裂带遗址遗迹研学科普基地项目情况介绍
5. 李刚(哈尔滨剑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城市风险应急管理
6. 张园园(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人文与自然之间:“医学气候史”研究的可行性、路径与展望
第二组 灾害治理的中国经验
时间:8月18日下午14:00-16:0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三层五号厅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0分钟,集中评议时间40分钟
主持人:蔡勤禹(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评议人:程森(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李光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1. 贾国静(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防洪与灌溉:清代黄河下游水利问题探析——从陈端盗决案论起
2. 吕小琴、史伟(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恤商”与“杜弊”:清代失事盐船“淹消补运”条例的曲折演化
3. 汪杏莉(扬州博物馆):两淮盐商捐纳议叙与清代淮扬地区水患治理
4. 谭备战(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抗战前十年河南省政府治理灾荒述论
5. 张晓波(山东师范大学):“双会同庆”:1923年庆祝宫家坝落成大会暨山东黄河安澜大会
6. 王大宾(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灾害应对与适应性选择——清代河南救荒作物的社会适应趋势
第三组 中国历代应灾体制的演变及其实践
时间:8月18日下午16:10-18:1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三层一号厅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0分钟,集中评议时间40分钟
主持人:吕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
评议人:汪杏莉(扬州博物馆)
贾国静(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1. 程森(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地方性耕作经验的整理、宣传与推广——陕甘宁边区水土流失治理的路径
2. 郝平、魏春羊(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清城市水灾与护城堤的修筑——以山西灵石县城为中心
3. 毛睿(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清康乾时期下河地区学者水利思想整理研究
4. 聂选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边疆治理视域下德宏地区疟疾防治协同机制构建研究
5. 阿利亚·艾尼瓦尔(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无分畛域:从晚清新疆赈捐活动看国内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6. 王娟、孔维昊(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灾害与认同:新中国初期民众的抗灾实践及其政治意蕴——以清华师生为例
第四组 灾害与区域社会变迁
时间:8月18日下午16:10-18:1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三层五号厅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10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王社教(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评议人:颜元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
韩祥(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1. 高兴(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明代陕西饥荒的时空分布与灾害因素
2. 王大庆(安徽省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会):明清黄河故道山东、河南段田野纪行——故黄河、太行堤水库群环境变迁
3. 赵丹(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明清江西方志记述灾害及价值
4. 王聪明(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16-19世纪苏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滩荡开发——以阜宁设县为中心的考察
5. 董传岭(菏泽学院人文学院):晚清山东自然灾害与乡村日常生活
6. 郑伟斌(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众生相:1841年开封水灾中的民众生活研究
青年学者分论坛
第一组 灾害认知与灾害研究
时间:8月18日下午14:00-16:0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三层六号厅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阿利亚·艾尼瓦尔(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评议人:刘少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聂选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1. 黄姗(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汉唐以来灾害认知与减灾思想的变迁——以赦宥制度的发展为视点
2. 秦文欣(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代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移民文化研究
3. 王承红(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清时期灾害视角下商人群体的种种面相——兼论灾害视角下的官商关系
4. 刁俊玉(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清前中期官员捐赈的起源与演变
5. 唐宝权(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清代边疆灾害史研究综述——基于边疆环境与治理的关系探讨
6. 王怡然(太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李鸿章救灾激励理念的实践(1870-1895)
7. 薛宏(宁夏大学人文学院):《菏泽贾庄堵口工程并南北岸筑堤图说》探究
8. 朴志彗(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韩国近世东亚海洋灾害史研究动向——以漂流民问题为中心
9. 辛静(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救灾法规整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0. 李阳(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当代中国旱灾研究的回顾——以中国大陆历史、新闻、经济领域的研究为例
第二组 历史上的灾害治理经验
时间:8月18日下午14:00-16:0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八层八号厅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周亚(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评议人:王娟(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兴(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
1. 郝运(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代地方灾疫中的藩王探析
2. 许典雅(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清代江西的灾荒及应对机制
3. 杜德峰(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多维救济:民国青岛慈善义演探析
4. 赵康康(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被遮蔽的赈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义赈奖励法规考论
5. 肖玥(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央苏区土地法规中的灾害防治与救济(1928-1934)
6. 窦皓宇(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1935年山东黄河水灾救灾中的灾民教育
7. 杨天明(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战争、灾荒与民生: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救灾治荒的历史考察
8. 梁晟熙(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生产自救”:1942—1944年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救灾贷款
9. 刘鹏(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树立救灾模范:灾害救治背景下华北根据地的英模运动(1937—1949)
第三组 重大历史灾害事件与社会应对
时间:8月18日下午16:10-18:1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三层六号厅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李刚(哈尔滨剑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评议人:张园园(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
张晓波(山东师范大学)
1. 白晓纬(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4到6世纪的畜疫灾害研究
2. 乔雅(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清嘉庆初年丰北大工合龙过程地图绘制研究
3. 王亚楠(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清乾隆四十三年至四十四年河南省仪封漫口合龙过程绘制研究
4. 田昭煜、郑民德(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从档案文献看黄河铜瓦厢决口及其社会影响
5. 李朝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06年中国救助旧金山震灾华侨研究
6. 韩新媛(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有心无力:论中国红十字会对1920年华北旱灾的救济
7. 贾梦晔(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1920年北五省旱灾中的灾情调查
8. 高科研(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困局与应对:1925年李升屯、黄花寺决口及治理
9. 任蜜(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政府与慈善团体的救济活动——以1927-1932年陕西旱灾救济为中心
第四组 灾害与区域社会变迁
时间:8月18日下午16:10-18:1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八层八号厅
发言时间: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分钟,集中评议时间30分钟
主持人:李学良(北京科联广拓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
评议人:谭备战(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啸(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
1. 杨俊涛(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宋四川灾害地理研究
2. 齐慧君(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清时期沁河中游民间社会兵燹应对及其影响研究
3. 袁欣茹(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清代前中期华北灾害的季节性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4. 俞智法(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清至民国时期贵州高秆农业生态探析
5. 张盼盼(宁夏大学文学院):清代宁夏地区气象灾害时空分异及相关性研究
6. 刘彦辰(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晚清直隶陵区生态治理问题的偏向与冲突
7. 赵紫旭(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光绪年间山东地区黄河水灾与地方救助
8. 郭艺澍、殷淑燕(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民国初期广西疫病流行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9. 胡水玉、李华文(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区域比较视域下民国时期两广地区的自然灾害与救济
10. 刘燕涛(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救灾研究
青年主题报告
时间:8月18日晚19:30-21:0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三层二号会议室
发言时间:15分钟
主持人:周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 韩祥(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历史时期中国灾害治理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初探
2. 李光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代国家财政与蠲赈制度及其实践之演变
3. 刘少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荒政初修:清顺治朝救荒制度的建立与运行
4. 王烨(华中师范大学):道光至宣统年间湖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对粮价的影响
5. 郑源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经费无常?甲午战后的苏北赈灾和筹款
6. 董虹廷(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英国在威海卫的疫病防控与帝国形象构建——以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档案为中心的探讨
主题报告(二)
时间:8月19日上午8:30-11:1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三层二号会议室
发言时间:20分钟
主持人:方修琦(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1. 高建国(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浙江历史台风死亡人数调查
2. 王社教(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关于历史时期黄河中上游地区荒漠化研究的若干认识
3. 安介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略论民国时期绥远地区赈灾与人口变迁——以民国十六至十八年大灾为中心
4. 杨学新(河北大学河北省海河流域治理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明清时期海河流域淀的治理与水环境的变迁
5. 吕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及应对
6. 周亚(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清以来昌源河流域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
闭幕式
时间:8月19日11:20-12:20
地点:大同市雁北宾馆三层二号会议室
主持人:赵晓华(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1.分组报告总结汇报(每位汇报人时间5分钟)
第一组:毛 睿
第二组:李光伟
第三组:贾国静
第四组:韩祥
青年学者论坛:(一)聂选华;(二)高兴;(三)张晓波;(四)梁啸
2.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高建国研究员发言
3.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安介生教授总结发言
4.主办方代表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历史系系主任朱丽致谢
5.下届主办方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