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团队成果 > 正文

《昆明学院学报》“环境史”专栏2020年第2期刊发

发文时间:2020-05-13

《昆明学院学报》“环境史”专栏2020年第2期刊发


六十年来全国与西南地区气象干旱及气候环境变化———以云南为例

徐海亮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北京 102208)

摘要: 基于水利部信息中心业务平台技术和云南省相关气象资料评价体系,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实测气象干旱过程,结合灾情记载,重建云南气温、降水气候变化和干旱灾害的60年序列,综述干旱环境变化过程分析,研讨区域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试析干旱发展变化的大气物理机 制。继20世纪末叶的干旱趋势,在21世纪初中国和东亚旱涝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同时,西南地区年代际气温普遍趋增、年代际与年际降水趋减,干旱化态势持续,干旱灾害发展,云南尤甚。注意到随部分大气环流要素正、负位相在世纪交接前后的相互转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东部“南涝北旱”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异,出现东部“北涝南旱”、西南持续干旱化的新格局,严重影响和决定着云南水旱形势。这一趋势涉及未来云南气候的发展和变化,影响政府和社会应对。

关键词: 旱涝序列;气象干旱;云南干旱化;南北变化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周琼教授主持的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 建设”研究(17ZDA158)的中期成果内容 “西南气候环境变化”之一。



记忆与认知:1969年云南盈江特大泥石流灾害研究

1,袁2,张2

( 1. 云南大学 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91; 2.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 1969年云南德宏盈江县弄璋镇南怀河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档案资料呈现了灾害发生原因、影响及救灾过程。研究人员尝试走入历史发生现场,以访谈方式让经历者讲述灾难细节,将灾害历史画面呈现得更为立体。访谈对象在叙述灾害经历时有性别上的明显差异,女性对灾害记忆的叙述情感更丰富、细节更敏感。在灾后的解释叙述中,诸多灾后找回的“征兆”在当地流传,征兆之意义在灾后解释,并不真正具有预警价值。近些年对灾害遗址物的祭祀表明灾害影响并未过去,随着祭祀常规化,当地或许会生成新的灾害信仰体系。

关键词: 泥石流;灾害记忆;灾害认知;祭祀;云南盈江

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研究”( 17ZDA158);2019年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项目“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


(特别说明:文章转载自《昆明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