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琼教授是云南省第12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目前已出版著作3部,专著《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2007年)获云南第12届(2008)、16届(2013)社科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云南彝学研究先进个人奖、云南大学红云园丁优秀教师奖、云南省高校古籍整理研究第2届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论文集1部(《中国西南地区灾荒与社会变迁》,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7年1月成功入选云南大学首批“东陆学者”支持计划。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疟疾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与冲击”,国家社科基2011年重大项目子项目(编号11&ZD184),在研;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前期(1644~1795)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编号09XZS010),正在结项;2009国家社科基金“西南边疆”特别项目“清代云南生态变迁与环境灾害研究”(编号B09003),已结项;主持国际横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项目子项目3项(已结项),参加省部级项目4项。在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周琼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7ZDA158)项目获准立项。
2009年5月创建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中国西部第1家、国内第2家成立的环境史学术机构)。2010年6月,为推动云南西南环境史学术研究的发展及云南大学在国内外史学界的影响,创办了西南第一家环境史的学术网站“西南环境史研究网”(www.xnhjs.ynu.edu.cn)及学术内刊《西南环境史研究》、新闻内刊《西南环境史研究简讯》。
一、主要科研成果
(一)著作(Major Publications)
1.专著
2007年 《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41.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云南省社科出版规划基金资助。
2003年 《云南乡土文化丛书·楚雄》,18万字,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省优秀图书。
2008年 《千年知府:姚安》,12万字,云南大学出版社。
2.主编
2010年 《中国西南地区灾荒与社会变迁——第七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3万字,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7年 《道法自然: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视角和路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2017年 《屏障与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实践与体系构建》,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2017年 《探索与争鸣:建设美丽中国的西南实践》,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2017年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事件编年》(第一辑),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2017年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事件编年》(第二辑),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2019年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事件编年》(第三辑),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2019年 《转型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模式研究》,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2019年 《云南环境保护史料编年第一辑(1972—1999年)》,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2019年 《传承与开拓:环境史史料研究与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3.参编
2016年 “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系列丛书”《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人民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二)古籍整理
2014年 《南宁县方志校注》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康熙武定府志》校注,28.5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康熙镇南州志》校注,8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咸丰镇南州志》校注,8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光绪镇南州志》校注,15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 《民国镇南州志》校注,17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8~2002年 《云南史料丛刊》(2~13卷)点校,100万字,方国瑜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
(三)研究论文(主要论文)
87.2019年 《承继与开拓:中国环境史研究向何处去?》,《河北学刊》,2019年第4期。
86.2019年 《农业复苏及诚信塑造:清前期官方借贷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
85.2018年 《近代以来西南边疆地区新物种引进与生态管理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84.2018年 《探索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的路径》,《社会主义论坛》2018年第9期。
83.2018年 《云南省绿色发展新理念确立初探》,《昆明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82.2017年 《建议加强云南生态屏障与安全保障》,《中国环境报》,2017年9月18日·对话。
81.2017年 《那些古籍收藏的传统和即将湮没的知识——初读辛德勇<那些书和那些人>》,《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第8期。
80.2017年 《天下同治与底层认可:清代流民的收容与管理——兼论云南栖流所的设置及特点》,《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7年第7期全文转载。
79.2017年 《“八景”文化的起源及内涵》,《云南政协报》,2017年5月5日·文史春秋。
78.2017年 《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历史动因与现实基础》,《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77.2017年 《清中期东川矿业及森林消耗的地理模型分析(1700-1850)》(译),《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76.2017年 《弘扬民族生态文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云南日报》,2017年3月17日·理论纵横。
75.2017年 《中国环境史学科名称及起源再探讨——兼论全球环境整体观视野中的边疆环境史研究》,《思想战线》,2017年第2期。
74.2017年 《生态屏障建设要注重自然修复》,《中国环境报》,2017年1月17日·观点。
73.2016年 《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72.2015年 《虚妄与存在:青铜图像与先秦环境史研究》,刊载于蓝勇主编《中国图像史学》第一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71.2015年 《清代南宁县地方志校注例言》,《西南古籍研究》(2015),第158-164页,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70.2015年 《逆转的乾坤:评马俊亚<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中华读书报》2015年11月11日第18版。
69.2015年 《定义、对象与案例:环境史基础问题再探讨》,《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以《环境史研究定义与对象的再思考》为题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4期摘录,第104-106页。
68.2015年 《清前期的勘灾制度及实践》,《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C14《社会保障制度》2015年第7期全文转载。
67.2015年 《环境史视域中的生态边疆研究》,《思想战线》2015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5年第7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发,2015年09月08日。
66.2015年 《边疆历史印迹:近代化以来云南生态变迁与环境问题初探》,《民族学评论》第四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65.2014年 《云南历史灾害及其记录特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64.2014年 《环境史史料学刍论——以民族区域环境史研究为中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63.2014年 《环境史视野下中国西南大旱成因刍论——基于云南本土研究者视角的思考》,《郑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62.2014年 《清代赈灾制度的外化研究——以乾隆朝“勘不成灾”制度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年第1期。
61.2013年 《乾隆朝粥赈制度研究》,《清史研究》2013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14年第1期,第43~52页。
60.2013年 《云南汉文古籍简述》,普学旺、李克忠主编:《云南民族古籍与历史文化研究》,云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9月。
59.2013年 《环境史文献学刍论――以西南民族环境史研究为例》,林文勋、邢广成主编:《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人民出版社2013年。
58.2012年 《土司制度与民族生态环境之研究》,《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年4期。
57.2012年 《云南民族生态环境的变迁与保护》,国家环保部杂志《绿叶》2012年6期。
56.2012年 《环境史多学科方法探微——以瘴气研究为例》,《思想战线》2012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地理》2012年第4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8期摘录;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历史学报》2012年第2期收录。
55.2012年 《中国的西南环境史研究》,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主办《天地人》2012年第18期。
54.2011年 《乾隆朝“以工代赈”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1年12期全文转载。
53.2011年 《清代审户程序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6期。
52.2011年 《灾害及其防御和应对——“西南灾荒与社会变迁”暨第七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1年2期。
51.2011年 《云南HIV病毒的流行病史研究》,李聪主编《艾滋病防治研究与调查》,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
50.2010年 《清代中后期云南山区农业生态探析》,《学术研究》2009年10期。
49.2010年 《云南瘴气区域的变迁》,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主办《天地人》2010年第12期。
48.2010年 《国家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新型毒品泛滥的社会影响》,李聪主编《毒品、艾滋病防治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47.2010年 《蒋国治<姚城轶事>序》,《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7期。
46.2009 《八景”文化的起源及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以云南“八景”文化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1期。
45.2008年 《寻找瘴气之路(下)》,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中国人文田野》第2辑,巴蜀书社2008年11月。
44.2008年 《清代云南生态环境与瘴气区域变迁初探》,《史学集刊》2008年3期。
43.2008年 《清代云南内地化后果初探——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考察》,《江汉论坛》2008年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9期摘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8年7期全文转载。
42.2008年 《清代云南瘴气区域变迁初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2期。
41.2008年 《清代云南“八景”与生态环境变迁初探》,《清史研究》2008年2期。
40.2008年 《藏区“冷瘴”新辨》,《中国藏学》2008年1期。
39.2008年 《非文字史料与少数民族历史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1期。
38.2008年 《挖掘与集萃——楚雄州彝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思考》,《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7期。
2007年 《三至十七世纪云南瘴气分布区域初探》,《历史地理》第2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37.2007年 《清代滇川藏毗邻藏区民族生存环境及变迁状况管窥——从一条未受关注的藏区环境史料说起》,《西南古籍研究》2007,云南大学出版社。
36.2007年 《清代云南瘴气环境初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3期。
35.2007年 《清代滇西潞江流域、澜沧江上游瘴气分布区域初探》,《清史研究》2007年2 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7年10期全文转载)。
34.2007年 《瘴:疫病史与病理学的透视——种方法论的践行》,《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2期。
33.2007年 《寻找瘴气之路(上)》,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中国人文田野》第1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32.2007年 《18~19世纪云南玉米马铃薯生态史研究》,[日]秋道弥智、尹绍亭主编:《生态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31.2006年 《明清滇志体例类目与云南社会环境变迁初探》,《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7期。
30.2006年 《明清滇志体例类目述论》,《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4期。
29.2006年 《瘴气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5期。
28.2006年 《一条应受关注的藏区环境史料述论》,《中国藏学》2006年4期。
27.2006年 《楚雄旧志全书校柱后记五则》,《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2期(第二作者,[曹晓宏,周琼])。
26.2005年 《明清时期中甸民族迁移与融合初探》,《学术探索》2005年2期。
25.2004年 《〈清史列传·高其倬传〉笺证》,《西南古籍研究》2004,云南大学出版社。
24.2004年 《从土官到缙绅——高其倬在云南的和平改土归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3期。
23.2003年 《高其倬与云南》,林超民主编《新凤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22.2003年 《高其倬治滇边界思想初探》,《史学论丛》第九辑,云南大学出版社。
21.2003年 《史记人物新传·张良传》,中国史记研究会丛书,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年8月。
20.2003年 《21世纪“历史文选”课优秀教学传统的继承及现状浅析》,汝企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19.2002年 《高其倬治滇吏治思想初探》,《思想战线》2002年5期。
18.2002年 《高其倬年谱》,《西南古籍研究》2001,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17.2001年 《改土归流后的昭通屯垦》,《民族研究》2001年6期。
16.2001年 《从血的改革到绿的发展:高其倬与昭通屯垦》,《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3期。
15.2001年 《高其倬治滇农业思想初探》,《思想战线》2001年5期。
14.2001年 《高其倬治滇赋税思想初探》,《东陆学林》第十一辑,2001年5期。
13.2001年 《高其倬对滇南民族起义的镇压》,《云南文史丛刊》2001年2期。
12.2000年 《高其倬在迪庆归滇中的作用》,《史学论丛》第八辑,云南大学出版社。
11.2000年 《闺中良友:云贵总督高其倬妻蔡琬事略》,《云南文史丛刊》2000年1期。
10.2000年 《彝族族源浅论论》,《楚雄师专学报》2000年2期。
9.2000年 《高其倬对鲁魁山地区的改土归流》,《东陆学林》第十辑,2000年5期。
8.2000年 《中国传统家庭孕产妇饮食文化浅析》,《多学科视野中的健康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
7.1999年 《云贵总督高其倬任职时间考略》,《昆明社科》1999年6期。
6.1999年 《从高奣映的族属争议看云南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史学论丛》第七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5.1999年 《高其倬与云南》,《东陆学林》第九辑,1999年5月。
4.1998年 《云南青铜农具与青铜时代农业状况浅析》,《思想战线》1998年增刊,云南大学笹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研究成果一等奖。
3.1998年 《云南少数民族洪水神话浅析》,《东陆学林》第八辑,1998年5月。
2.1997年 《中英关系中的香港问题回顾》,《楚雄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
1.1996年 《楚雄州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楚雄师专学报》1996年第2期。
(四)田野调查
2015~2017年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与现状专题调研。
2012~2013年 在东川、会泽、泸西、嵩明、禄劝、峨山、寻甸等待进行西南山地环境调查。
2011年 在怒江州贡山县、福贡县、六库市;保山市及昌宁县、施甸县、腾冲县等地进行环境变迁及环境疾病的田野调查及资料收集工作。
2010年 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及其下辖勐腊县,普洱市及其下辖澜沧、宁洱、景谷等县。临沧地区及其下辖耿马、孟定、镇康、永德等县,德宏州及其下辖潞西、遮放、瑞丽等县市,大理州等地进行瘴气及环境变迁的田野调查、资料收集工作。
2008年 《寻找瘴气之路》(下),刊《中国人文田野》第二期,巴蜀书社。
2007年 《寻找瘴气之路》(上),刊《中国人文田野》第一期,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007年 在云南滇西的中甸、丽江、保山、德宏、盈江、腾冲等地,滇南的澂江、通海、江川、红河、蒙自、思茅、西双版纳等地,滇东的曲靖等地区,围绕生态变迁及瘴气环境的变迁进行了十余次田野调查。
二、开设课程
2012~2018年 环境史博士研究生课程四门:中国史通论、中国环境史专题研究、环境史前沿问题研讨、环境史研究实践
2009~2018年 环境史硕士研究生课程四门:环境史概论、环境史文献专题、中国环境史专题研究、环境史的理论与实践
2016年~现今 全校素质选修课: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
2009~2010年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历史地理研究生专业课程
2009~2011年 中国古代史专题—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
2006年2月~7月 “环境与生态变迁”—历史地理专业硕士学位课
2005年9月~2006年1月 “中国西南文献典籍研究”—文献学硕士学位课程
2009~2014年 “中国环境史”—全校素质选修课
2001~2005年 “中国历史文选”—云南大学历史系基地班基础课
三、主持或主要参与课题
(一)主持项目
18.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19年度民族文化“百项精品”工程“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项目。
17.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在研。
16.国家图书馆财政资金项目“民国西南地区环境史资料丛编”(2016102501),在研。
15.云南大学校级课题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KS161005),在研。
14.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实践经验研究”(ZDZB201612),在研。
13.云南省社会科学(社科联)“生态文明建设普及读本”(SKPJ201603),在研。
12.“云南灾害·旱灾史料的整理研究”,云南省高校古委会2012年度古籍整理研究项目,2012~2014年。
11.疟疾对中国历史的冲击与影响综合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第三批重大招标项目“传染病对中国历史的冲击与影响综合研究”子项目,(2011年12月~2016年12月31日)。
10.“西南环境史研究”,云南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9年11月~2012年7月。
9.“西南环境史”,“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第12批培养项目(2009年7月~2012年7月)。
8.“清代云南生态变迁与环境灾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的委托项目。
7.“清前期(1644~1795)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2009年8月~2012年07月30日)。
6. “清康乾盛世时期救灾机制研究”,云南大学校内项目,2008年11月~2009年11月。
5.云南环境史,云南大学、云南省政府项目,2012年~2015年。
4.“乾隆朝灾荒应对机制研究”,“中国博士后第42届科学研究基金”, 2007年12月~2009年1月。
3.清代云南环境史料编年,云南省高校古委会项目,2002年~2012年4月。
2.清代云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云南大学校内青年项目,2002年7月~2005年12月;清代云南民族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3年9月~2006年3月。
1. 清代云南的民族与环境,云南省教育厅课题,青年项目,2001年~2007年3月。
(二)参加的课题
6.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救灾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国政法大学赵晓华教授担任首席专家,项目批准号:18JZD024,经费80万元),期限:3年(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作为子项目负责人,主要承担该项目子课题“民国救灾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1912—1927)”。
5.中国社科院科研局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项目“云南边疆治理综合研究·发展篇·边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11年6月~2012年6月)。
4.国家文化部清史工程“清史·灾赈志”,(2007年1月~2010年5月)。
3.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史学研究》(2005年12月~2010年12月)。
2.“云南GIS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哈佛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合作课题。2004年12月~2006年9月。
1.中国彝族通史·清代彝族反抗史,国家民委课题,课题负责人:云南大学张鑫昌教授,课题立项时间:2001年7月~2010年7月。
(三)横向合作项目
7.“缅甸灾荒史研究”,2012年8月~2015年7月31日,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研究课题。
6.“西南山地环境预研究联合调查”,2011年7月~2014年8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合作项目。
5.“中国云南血吸虫病防治对策调查研究”(“中国雲南省における日本住血吸虫症?マラリア対策に関する調査研究”),2012年3月~2013年3月,日本京都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合作。
4.“云南省疟疾与血吸虫病控制研究”第三期项目合,2011年7月~2012年3月,日本京都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合作。
3.“云南省疟疾控制的研究调查”,第二期项目合作,2010年7月~2011年3月,日本京都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合作。
2.“云南省疟疾控制的研究调查”,Research Studies for malaria control at Yunnan provinc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9年10月~2010年5月,日本京都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合作,第一期项目合作。
1.“云南血吸虫疾病调查研究”,2009年11月~201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合作。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72.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的“清代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周琼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并在会上做学术报告。
71.2018年12月28日,云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生态文明建设专场“口述、图像与环境变迁:滇池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科学馆,在会上做了题为《从无到有:口述环境史料的创造与书写》的报告。
70.2018年11月19日至22日,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办的“历史上环境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在厦门大学,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环境史分期问题探讨》的报告。
69.2018年11月9-11日,由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中原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主校区举行,做了题为《文化及传统对自然景观的塑造力研究——以清代云南“八景”及其文化的形成为例》的报告。
68.2018年10月26-28日,由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多元化与规范化:中国口述历史的发展之路”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在会上做了题为《湖泊环境口述史的调查与书写方法论述》的报告。
67.2018年19日至22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海洋灾害与海洋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召开。做了题为《主动自保与地方领袖塑造:清前期民灾赈机制初探》的报告。
66.2018年9月21日至23日,由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凯里学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会议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做了题为《湖泊环境口述史的调查与书写方法述论》的报告。
65.2018年8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承办、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协办的“新时代、新技术、新思维——2018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做了题为《共生共进:历史地理与环境史关系再讨论》的报告。
64.2018年7月21日至24日,由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组主办、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承办的“转型与创新: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模式研究”暨第二届云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生暑期论坛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举行,做了题为《冲突与无奈: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意志与学者思维的协调探讨——以云南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为例》的报告。
63.2018年6月3日上午,由云南大学“特聘教授”、首批“东陆学者”、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周琼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批准号:17ZDA158)开题论证会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科学馆举行,周琼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做开题报告。
62.2018年5月25日至28日,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系共同举办的“云南和中国西南地区的环境与历史”(Centering the Margin: Environmental Histories of Yunnan and China’s Southwestern Frontiers) 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做了题为《乾隆朝“零星地土”垦殖政策与云南山地环境变迁研究》Qianlong’s Policy for the Reclamation of ‘Fragmentary Land’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Yunnan的报告。
61. 2018年5月7日—8日,“中国灾害史料整理与数据挖掘”学术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在南开大学顺利召开。周琼教授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发言。
60.2018年5月11日至12日,参加由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主办、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承办的“传承与开拓:民国时期西南环境史史料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做了题为《困境与突围:民国环境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的学术报告。
59.2018年4月27日至28日,参加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克莱蒙市政府、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黄河科技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12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12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研究的弊病与改进策略》(The Disadvantage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in China)的报告。
58.2017年12月2日至3日,第七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广东惠州隆重召开,作为本届年会特邀嘉宾参加会议。在本届年会分论坛上,周琼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近年来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取得的进展及科研成果。
57.2017年10月27日至30日,参加南开大学主办、东亚环境史学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共同组织的“第四届东亚环境史学大会”,在会上做了题为题为《The Power of Culture and Tradition in the Shaping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of “Bajing” of Yunnan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Its Cultural Formation》(文化及传统对自然景观的塑造力研究——以清代云南“八景”及其文化的形成为例)的学术报告。
56.2017年10月21日至24日,参加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与公共安全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暨“江淮流域灾害与民生”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做了题为《农业复苏与诚信塑造:清前期灾赈之借贷制度研究》的学术报告。
55.2017年4月15日,参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办的“传统生态文明的历史传承与乡村建设”座谈会,在会上做了题为《生态文明历史传承于思想观念的塑造价值初探》的学术报告。
54.2016年12月21日至22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和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主办的“第十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环境史学科学术话语权建立初探》的学术报告。
53.2016年12月2日至5日,云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联合主办、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组和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承办“屏障与安全:云南生态文明区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高端学术论坛,在会上做了题为《自然与人为之间:生态安全与屏障的“建设”探讨》的学术报告。
52.2016年11月12日至15日,参加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暨“江南灾害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做了题为《清前期报灾制度研究》的学术报告。
51.2016年11月5日,参加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子课题“文山州生态文明建设调查与研究”项目座谈会。
50.2016年10月25日至26日,参加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水利学会主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专业委员会承办,陕西省水利厅、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宁波市水利局、淮安市水利局、绍兴市水利局、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协办的“水利的历史与未来”水利史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利水电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成立80周年学术会。
49.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参加由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主办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联盟和MOOC建设推动会”。
48.2016年8月17日至20日,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组和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承办首届云南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模式”研究生暑期论坛。
47.2016年6月24日至27日,由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主办、日本同志社大学(Doshisha University)承办的“移动的亚洲:希望的地平线”(Asia in Motion: Horizons of Hope)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上做了题为《清代云南栖流所研究》(Refugee Asylums in Yunnan province during the Qing period)的学术报告。
46.2016年1月14日,参加由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昆明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6年云南社科学术沙龙”(第一期)。
45.2015年11月27日至29日,赴北京参加西南大学、科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15年中国图像史学学术会议论坛暨第一届图像史学年会”国际学术论坛,在会上做了题为《虚妄与存在:青铜图像与先秦环境史研究》的学术报告。
44.2015年11月15日,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举办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启动暨“云南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研究”对策研讨会。
43.2015年11月10日至12日,参加南开大学举办“生态文明与大学责任”高峰论坛暨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成立典礼。
42.2015年11月23日,参加西南林业大学举办的云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学科专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上做了题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回顾》的学术报告。
41.2015年10月21日至26日,赴日本香川大学参加“第三届东亚环境史学大会”,做了题为“The Eucalypt in Yunnan:Changing Image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云南桉树——意象及生态的变迁》)的学术报告。
40.2015年8月22日至30日,赴山东大学参加参加国际历史学会(ICHS)、中国史学会和山东大学联合举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并参加“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主题会议专场讨论。
39.2015年7月22日至25日,参加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吉首大学联合举办的“喀斯特山地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云南桉树生态意象变迁研究》的学术报告。
38.2015年5月29日至31日,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参加“The Asian Association of World Historians Congress 2015”,会上发表题为“The Shift of Perception and Pratice——The Research on Ecological Image of Eucalyptus in Yunnan”(“形象与效应的转换——云南桉树的生态意象研究”)的学术报告。
37.2014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举行的“生态史辑刊创刊会议”,做了题为《新时期环境史学术专业刊物创立的必要性》的发言。
36.2014年11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参加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灾害史年会暨‘灾害史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政治运动扩大化与孤独的灾害自救——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救灾研究》的学术报告,并担任分组讨论会的主持人。
35.2014年9月19日至23日.在成都参加由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的“历史地理学的继承与创新暨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历代治理研究——2014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生态界域里的边疆及其生态安全初探》的发言,并担任第七小组讨论的主持人。
34.2014年8月17日至20日,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承办的“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环境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周琼教授作为环境史学者参会,做了题为《开展并推进边疆环境史的研究——以西南边疆环境史为中心的考察》的主题报告。
33.2014年3月8日至12日,率领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团队成员参加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办的“2014年东亚环境史青年论坛”(The youth forum of East Asia Environmental History,2014),团队成员刘荣坤、白玉军在会议上做了报告,并获得好评。
32.2013年11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参加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举办的“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第一次会议”。
31.2013年10月22日至29日.在台湾东华大学参加台湾中研院举办的“东亚环境史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EAEH2013),做了题为《环境史视野下中国西南大旱成因刍论——基于云南土著研究者视角的思考》的学术报告。
30.2013年8月21日至22日,参加由云南省社科院主办的“灾害人类学及防灾减灾国际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乾隆朝“勘不成灾”制度初探》的学术报告。
29.2012年12月23日,参加由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木芹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座谈会。
28.2012年12月23日,参加由云南大学哲学系主办的“西南佛教遗迹与历史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西南佛教与生态环境》的学术报告。
27.2012年12月7日至10日,于河南南阳参加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南阳师范学院研究生处联合主办的“第九届灾害史年会暨中原灾荒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关于灾荒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学术报告。
26.2012年11月20日至12月2日,于上海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天人之际:史学视阈下的自然与社会”学术会议,做了题为《边疆民族环境史上官、民环保模式研究——以云南民族生态变迁及其官民并行环保模式为例》的学术报告。
25.2012年11月8日至11日,于厦门参加由厦门大学主办的“环境史研究高层论坛”,做了题为《环境史史料学初探——以民族区域环境史研究为中心》的学术报告。
24.2012年11月2日至3日,于云南大学参加“云南省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作为获奖代表发言。
23.2012年10月26日,在云南大学参加“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环境史文献学刍论》的学术报告。
22.2012年9月30日至10月4日,于云南师范大学参加由云南师范大学与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土司制度与边疆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土司制度与边疆民族环境史研究》的学术报告。
21.2012年5月,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历史的生态学解释国际学术论坛”。
20.2012年3月20日至30日,于北京参加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举办的“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第二次会议”。
19.2011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于北京参加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举办的“201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第一次会议”。
18.2011年10月7日至9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参加“长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史:GIS与历史学的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History of Schistosomiasis in China: GIS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分别做了《云南疟疾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战后云南疟疾控制问题初探》的学术报告。
17.2011年8月,于云南省普洱市参加“云南省史学会2011年年会”。
16.2011年1月5日至8日,于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参加“‘华南灾荒与社会变迁’暨第八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乾隆朝煮赈制度研究》的学术报告。
15.2010年11月9日至10日,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西南边疆项目”办公室主办的“西南边疆重大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生态环境与西南边疆的稳定》的学术报告。
14.2010年11月1日至2日,参加由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中国环境问题研究基地、中国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主办,云南大学生态环境人类学研究中心、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协办的“中国西南的开发与环境、生计、健康国际研讨会”,做了题为《疾病史视野下的瘴与疟——与云南瘴疟为中心》的学术报告。
13.2010年8月20日至23日,在云南大学筹办并参加“‘西南灾荒与社会变迁’暨第七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清代勘灾程序研究》的学术报告。
12.2010年3月24日至29日,于日本京都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参加“云南环境疾病史”专题国际学术会议,做了题为《西南环境史研究现状与展望》的学术报告。
11.2009年7月11日至13日,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参加“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乾隆朝以工代赈制度初探》的学术报告,并当选为第二届中国灾害史学会理事。
10.2009年5月14日至19日,赴日本东京、京都参加环境史学术会议。
9.2009年5月15日,于日本东京教育会馆参加“第五十四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ICES)东京会议”,在会议的专题会场“中国宋以降环境与景观研讨会”上,做了题为《清代雲南的內地化與生態環境的變遷》的专题发言,得到了与会学者的好评。日本神奈川大学广田律子教授等学者表示,希望周琼教授在日后能到神奈川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到会的日籍华人学者称赞了周琼教授的发言及观点。在会后举办的欢迎晚宴上,周琼教授与东京会议其他分会组的学者进行了交流。
8.2009年5月16日,应邀到日本京都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参加“16世纪至现代中国江南地区医疗与环境社会史研究会•第三届中国环境问题•云南的环境与疾病”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云南瘴气区域的变迁》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兴趣,并就发言的问题和与会学者进行了长时间谈论与交流。
7.2008年8月22日至24日,于昆明参加“云南省史学会2008年会暨第六届史学会换届会议”。
6.2008年8月27日至31日,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参加“明清以来云贵高原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做了题为《清代云南内地化的生态变迁后果初探——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考察》的学术报告。
5.2008年7月21日至25日,于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参加“社会—生态史研究圆桌会议”,做了题为《“环境史”学科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理论问题》的发言。
4.2007年11月21日至26日,于中央民族大学参加由云南彝学会、四川彝学会、贵州彝学会联合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与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承办的以“构建彝区和谐社会,促进彝族文化发展”为主要议题的第七届全国彝学研讨会,做了题为《挖掘与集萃——楚雄州彝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思考》的发言。
3.2007年9月20日至24日,于河北承德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中心和河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非文字史料与少数民族史学研究》的学术报告。在大会闭幕式上,做了题为《云南大学民族史学科发展概况》的专题报告。
2.2006年8月11日至14日,于天津南开大学参加“社会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疾病医疗史研究”国际研讨会,做了题为《瘴考》的学术报告。
1.2006年8月5日至8日,于青海西宁参加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合作主办的“清代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区域表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做了题为《清代云南潞江、澜沧江流域瘴气分布区域初探》的学术报告。
五、主要获奖情况
2017年3月,《环境史视域中的生态边疆研究》(《思想战线》2015年第2期)荣获云南省第二十次(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7年1月,入选云南大学首批“东陆学者”支持计划。
2013年5月 《乾隆朝“以工代赈”制度研究》获云南省第16次(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类)。
2012年12月 获云南省彝学会“云南彝学研究先进个人”二等奖。
2012年11月 获云南大学2012年度“红云园丁奖·优秀教师奖”。
2012年11月 《一条应受关注的藏区环境史料述论》(《中国藏学》2006年第4期)获云南省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第二届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1年6月 《八景”文化的起源及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以云南“八景”文化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1期)获云南省第14次(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类)。
2009年1月 《乾隆朝灾荒赈济研究》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优秀出站报告。
2008年12月 专著《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获云南省第12次(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著作类)。
2008年6月 云南大学伍达观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杰出奖。
2006年11月 《康熙武定府志》校注、《康熙镇南州志》校注、《咸丰镇南州志》校注、《光绪镇南州志略》校注(楚雄州地方志丛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获云南省第11次(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著作类)。周琼教授排名第二。
2006年11月 获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清代云南民族经济发展与生态变迁研究——以瘴气为中心》)。
2005年12月 被评定为“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4年 担任班主任的班级(2000级历史学基地班)荣获云南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2003~2004学年度云南省先进班集体称号。
2003年 被评为云南大学2002~2003学年优秀班主任。
2002年 被评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优秀班主任。
2000年 荣获云南大学第六届(1998~2000学年)方国瑜奖学金。
2000年 获云南大学第二届伍达观教育基金奖学金。
1999年 获云南大学笹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研究成果一等奖(《云南青铜农具与青铜时代农业状况浅析》,《思想战线》1998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