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勇教授
蓝勇,男,汉族,四川泸州人,1962年生,1983年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1989年西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毕业,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
现为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历史地理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主持纵横向项目30多项,出版各类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杂文30多篇。
同时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组专家、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地理》编委、《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委、《中国人文田野》、《中国图像史学》、《西南史地》主编、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研究会理事、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西南代表处委员、重庆市政协特邀委员、重庆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地理学会理事兼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重庆三国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川江号子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旅游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文化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四川巴蜀十佳优秀教师等称号和荣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重庆市“322人才计划”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社会科学领军人物、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主要学术论文:
1、《万胜入滇所经之界首在何处?》,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2、《四川荔枝种植公布的历史考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年04期。
3、《中国西南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中国农史,1988年03期。
4、《贵妃食荔自何来》,史学月刊,1988年03期。
5、《中国西南古代索桥的形制及分布》,中国科技史料,1994年01期。
6、《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看今天三峡地区的经济开发》,科学.经济.社会,1994年02期。
7、《西南古代溜索》,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05期。
8、《南方丝绸之路线问题的探索》,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9、《清初四川虎患与环境复原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03期。
10、《历史上的阴平正道和阴平斜道》,文博,1994年02期。
11、《三峡的得名和演变》,史学月刊,1994年03期。
12、《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历史研究,1994年06期。
13、《近代三峡航道图编纂始末》,近代史研究,1994年05期。
14、《三峡最早的河道图《峡江图考》的编纂及其价值》,文献,1995年01期。
15、《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初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04期。
16、《三峡历史地理考证三则》,重庆师院学报,1995年04期。
17、《对古代交通里程记载的运用要审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01期
18、《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城镇分布的地理演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01期。
19、《清代四川土著和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02期。
20、《历史时期中国楠木地理分布变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04期。
21、《从天地生综合研究角度看中华文明东移南迁的原因》,学术研究,1995年06期。
22、《现代历史地理学给历史学的新启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3、《严如熤及其经世文献的价值》,清史研究,1996年04期。
24、《关于《汉白帝城位置探讨》有关问题的补充》,四川文物,1996年03期。
25、《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中国史研究,1996年04期。
26、《明清三峡地区农业垦殖与农田水利建设研究》,中国农史,1996年02期。
27、《历史时期四川居民个性特征的地理分区及演变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03期。
28、《明清时期云贵汉族移民的时间和地理特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9、《<全蜀艺文志>的编者是谁?——400多年前的一桩著作权遗案》,文史杂志,1997年01期。
30、《三峡移民与川西南开发的新思路》,长江论坛,1997年01期。
31、《新时期运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历史的思考与展望》,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2、《近2000年来长江上游荔枝分布北界的推移与气温波动》,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33、《宋《蜀川胜概图》考》,文物,1999年04期。
34、《老四川区域的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5、《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回顾及思考》,四川监察,2000年05期。
36、《中国西部兴衰回眸及前瞻》,政策,2000年04期。
37、《大西部:千年回眸》,经济月刊,2000年03期。
38、《中国古代辛辣用料的嬗变、流布与农业社会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04期。
39、《维护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沉思——评陈国生学术造假事件》,学术界,2000年03期。
40、《“刀耕火种”重评——兼论经济史研究内容和方法》,学术研究,2000年01期。
41、《20世纪运用人地关系思维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述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2、《四川屏山县神木山祠考》,四川文物,2001年02期。
43、《明清美洲农作物引进对亚热带山地结构性贫困形成的影响》,中国农史,2001年04期。
44、《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01期。
45、《西部开发史的反思与“西南”、“西北”的战略选择》,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6、《中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47、《历史教学中人地关系思维的理论与实践思考》,历史教学,2001年06期。
48、《西部开发史研究中的理论与现实思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2期。
49、《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思考》,学术研究,2002年01期。
50、《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02期。
51、《怎样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教学,2003年01期。
52、《一部富有时代特色的区域通史》,探索,2003年02期。
53、《西南边疆政区名称教化功能演变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04期。
54、《山川早水<巴蜀>与近代四川风情》,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5、《近代日本对于四川文化教育的影响初探》,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03期。
56、《区域历史研究应有新的理念和现实关怀》,史学月刊,2004年04期。
57、《明清皇木采办遗迹考》,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04期。
58、《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续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03期。
59、《近代日本对长江上游的踏察调查及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3期。
60、《中国学术评价机制与系统三题》,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年01期。
61、《中国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反思》,学术研究,2005年07期。
62、《长江正源探索历史是非考辨》,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63、《生活在辣椒时代》,辣椒杂志,2006年04期。
64、《中国西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历史人文特征》,时代建筑,2006年04期。
65、《清代滇铜京运对沿途的影响研究——兼论明清时期中国西南资源东运工程》,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6、《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67、《“湖广填四川”社会经济与生态效应的地名学研究》,中国农史,2007年04期。
68、《“南水北调”与“北人南迁”的历史地理背景》,天府新论,2007年06期。
69、《燃料换代历史与森林分布变迁——以近两千年长江上游为时空背景》,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02期。
70、《亿万斯年 沧桑巨变》,中国三峡,2008年12期。
71、《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研究现状的思考》,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 S2期
72、《巴蜀休闲好赌风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3、《中国古代美女的地域认同文化研究》,学术研究,2008年02期。
74、《有关先秦气候研究的方向问题——兼对《商时期的雨量》一文商榷》,中国史研究,2009年03期。
75、《成化《重庆郡志》和万历《重庆府志》考》,中国地方志,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