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著作选载 > 国内著作 > 正文

【书讯】高良敏:《缄默之疾:坦桑尼亚艾滋病流行的人类学研究》

发文时间:2022-12-28

内容简介

《缄默之疾》一书是基于在坦桑尼亚的医学人类学研究,一方面分析其艾滋病流行如何受制于结构暴力的深层内化及其社会文化过程,另一方面讨论引发的社会文化反应。自1983年以来,坦桑尼亚艾滋病蔓延态势由城市到农村、由社会中上层到底层、由男性到女性、由成年人到婴幼儿。截至2020年,共约200万人死于艾滋病,存活约170万,成年人患病率4.7%,成年女性5.8%,青少年6%,因而坦桑尼亚一直是艾滋病广泛流行的国家之一。

若论及艾滋病广泛流行的根源,结构化的社会不平等首当其冲,表现在社会底层的极度贫困、教育有限、健康脆弱等及其相互影响,且深深镶嵌在社会结构中。本书的社会结构是指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坦桑尼亚现有社会结构先后受到外族统治、欧洲殖民统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呈错综复杂的特质,其后果之一就是定型化了健康之城乡格局。因而,艾滋病议题的分析须从历史维度考虑社会制度对社会结构的巨大作用,才能认清社会底层为何脆弱。
近年来,坦桑尼亚艾滋病流行率、死亡数、新发数均下降,服药数大幅度上升,不仅得益于国际援助使药物广泛可及、检测面扩大等因素,还得益于当地政府和人民对结构性不公、权力不对等的抗争与付出。在国家层面,不惜动用大量人物财,明知长期依赖西方抗病毒药物必然受制于他者也在所不惜。在民间,患者间互助互惠蔚然成风,大量社会组织参与,形成国家与民间合力而为的局面。在医疗界,新自由主义催生医疗商品化至少在防艾领域得到纠正,免费治疗政策重构了医患关系和重拾了医者仁心。知识界也在深刻反思艾滋病相关的性观念、女性地位、自我文化及医疗制度等问题。
综上,本书一是在从历史维度考虑结构暴力的同时,充分使用内化暴力分析坦桑尼亚艾滋病流行;二是在阐述内化暴力的同时,避免一团漆黑的片面结论,对当地政府和人民自我拯救的努力予充分肯定和阐释。第一点是对既有结构暴力说的升华和发挥,第二点是用自我救赎概念说明超越结构暴力和内化暴力的社会文化资源之所在。

作者简介

高良敏,男,医学人类学博士、博士后,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曾先后担任坦桑尼亚依法卡拉健康研究所、肯尼亚阿迦汗大学、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驻坦桑尼亚、马拉维办公室合作研究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东部非洲的医学人类学、全球健康及中非农耕文化互动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结构性暴力:公共健康的历史追问

第三章 暴力的内化过程:公共健康的社会底层视角

第四章 暴力内化的结果:艾滋风险

第五章 自我救赎:健康与悲悯

第六章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