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著作选载 > 国内著作 > 正文

【书讯】张开:《西北地区唐代农牧业地理研究》

发文时间:2023-01-09

作者: 張開

出版社: 齊魯書社

出版年: 2022-9

頁數: 283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33346102

創新之處

首先,專門探討了西北地區唐代的農牧業地理。在目前所見的歷史農業地理研究體系中,關於唐代、西北地區農牧業地理的研究較為分散。《西北地區唐代農牧業地理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綜合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對西北地區唐代的農牧業地理進行專門探討。

第二,在研究過程中注重多學科資料的綜合運用。由於本選題所涉的唐代史料較少,因此在研究過程中較多地採用人口史、氣象學、地理學、民族學、敦煌學等方面的材料,與傳統史料、碑刻墓誌一起進行綜合研究,最終將多數結論在區域空間上展現出來,更加突出了歷史地理學時間和空間並重的特色。

第三,拓寬了傳統歷史農業地理的研究思路。以往歷史農業地理學的研究內容更多側重於“物”化的特定對象,對“人”的關注度稍顯不足。《西北地區唐代農牧業地理研究》在其基礎上更加注重農牧業發展過程中“人”的存在,將人類群體放入農牧業地理發展進程中進行思考。

第四,探尋西北地區農耕業和畜牧業之間的關係。《西北地區唐代農牧業地理研究》將農作物結構和畜牧業結構放在一起進行討論,探尋二者之間的聯繫。同時以此為研究重點,將區域自然環境、人口、族群、賦稅政令等內容融入其中,對唐代西北地區農牧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一些新的闡釋。

作者簡介

張開,男,歷史學博士,講師。2019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方向為歷史農業地理、區域歷史地理。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引進拔尖人才。

緒論

一、選題緣由及研究意義

二、相關說明

三、相關研究現狀述評

四、研究思路、方法和創新之處

第一章 氣候背景與農業基礎

第一節 氣候冷暖乾濕狀況復原

一、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結果及其參考意義

二、文獻記錄中的冷暖乾濕狀況

第二節 前代農業基礎的傳承

一、秦漢時期西北地區的農業發展進程

二、魏晉至隋代農牧形勢變化及其特點

三、秦漢魏晉時期西北地區農牧交錯帶擺動的幾點思考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區域人口規模及其特點

第一節 版籍所載的戶口考訂

一、貞觀年間戶口數據

二、唐代中後期戶口數據

第二節 土地承載力視角下的常駐人口推測

一、長期駐軍數量

二、其他人口數量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土地墾殖的規模

第一節 農耕業的制度保障及屯墾必要性的階段變化

一、制度保障——均田制是否施行的爭議、軍事屯墾制度的奉行

二、屯墾必要性的轉變——以軍屯為例

第二節 軍事屯墾的規模及成效

一、屯田數量的直接換算

二、基於軍隊數量的屯田成效的間接驗證

第三節 民間墾殖規模估算

一、墾殖面積的重建模式及方法流程

二、墾殖面積重建的指標選擇

三、西北地區天寶年間民間墾殖面積的估算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土地墾殖的區域差異及時空特徵

第一節 渭水流域墾殖區

一、地形地貌與水資源

二、屯墾的階段特徵

第二節 關內道黃河沿線墾殖區

一、地形地貌與水資源

二、屯墾的階段性特徵

第三節 河湟墾殖區

一、地形地貌與水資源

二、屯墾的階段特徵

第四節 河西走廊墾殖區

一、地形地貌與水資源

二、屯墾的階段特徵

第五節 西域墾殖區

一、地形地貌與水資源

二、屯墾的階段特徵

第六節 土地墾殖的時空特徵

一、軍事屯墾的整體特徵

二、民間墾殖的時空特徵——以關內道地區為中心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農牧生產結構與農牧關係發展過程

第一節 主要糧食作物及其分佈

一、粟類作物及其分佈

二、麥類作物及其分佈

三、“雜種”類作物及其分佈

第二節 畜牧業的分類與規模

一、畜牧業在唐代西北地區的地位

二、唐代西北地區畜牧業的分類

三、主要牲畜品種及其生產規模

第三節 農牧關係及其發展演變

一、放養畜牧業與特定糧食作物

二、“芻槁”所見的稅草問題

三、稅草、作物結構與放養畜牧業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農牧發展過程中自然與人文的交匯

第一節 農牧發展過程中的自然因素及其可能性影響

一、自然環境對農牧格局的限制

二、溫濕組合與作物組合的可能性關聯

第二節 農牧過渡地帶上的“緩衝族群”及其農業角色

一、“緩衝族群”的界定

二、唐代以前西北地區“緩衝族群”的存在及其變化

三、唐代西北地區的“緩衝族群”與區域農牧業發展

第三節 政策與地區農牧發展

一、人口政策及內附遊牧族群的安置

二、唐廷對河西隴右“失陷之地”的態度及後續經略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来源:中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