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论文 > 灾害文化 > 正文

回归与因循:清初灾荒赈济的探索与实践

发文时间:2018-03-19


回归与因循:清初灾荒赈济的探索与实践

陈建宇 杨乙丹

摘要:清军入关后,应对灾荒与恢复农业生产的国家赈灾亦迅速展开。与先秦以来的灾荒赈济相比,清初的赈灾在许多方面具有独特性;在时空结构上,是由北方逐渐拓展至全国;在社群结构上,赈济对象从偏向汉族知识分子、八旗子弟、蒙古族人演变为普通民众;在运行模式上,国家主导型色彩浓厚,民间力量参与力度有限。但与其他朝代一样,清初赈灾事业在实践中由于最高当权者、封疆大吏与地方胥吏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影响了赈灾的效果。康熙年间的赈灾制度建设仍未能突破传统的局限。

关键词:赈灾;清朝初年;地域与偏向;官方主导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古代灾荒赈贷制度”(项目编号:17XZS035

(特别说明:文章转载自《农业考古》2018年第1期,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