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云大教授5年前提的建议成为全国性行动计划了
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6部门日前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行动计划》明确,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学科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法律规范建设。
看到这个消息,云南大学教授周琼、何严萍非常高兴,这正是她们5年前提出的建议,并形成建议案提交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当时建议由何严萍带上全国两会,没想到会收到教育部、中组部的回复,更没想到建议如今成了全国性的行动计划。”近日,周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她更为关注的是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后具体如何落实。
想法
探索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特殊范式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云南调研时,在洱海畔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这让周琼十分振奋。
周琼是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西南古籍研究所、历史系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环境史是她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正因为做历史环境变迁研究,她看到了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约瓶颈。“做环境史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更多地关注绿水青山的保护,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周琼说。
作为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云南,可以做些什么呢?2015年,云南大学推进实施《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师生围绕云南建设发展需要,上报了130余个服务项目,周琼教授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就在其中。
“云南具备从热带到寒带的各种气候类型,还有中国境内存在的大部分气候及其生态系统类型,具有生态区域典型性及建设路径多样性的特点。云南探索出不同生态类型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及建设模式,是可以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性、排头兵作用的,云南的不同建设模式也可以推广到全国各地相应的生态区域去实践。”周琼说。抱着总结、探索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特殊范式的想法,她带领团队开始了实地调研。
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生态文明是什么
然而,调研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了她的想法,据她介绍,接受调研的大部分人都答不上“生态文明是什么”这个问题,当问道“我们可以为生态文明做什么”时,很多人认为这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生态文明不是仅靠政府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公众共同行动、相互协作努力完成。”周琼说,她决定把团队项目服务社会现实的首要目标,确定要让公众,首先是让大学生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等问题。
2016年,周琼在云南大学开设了“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素选课,给学生补上“生态文明是什么”“生态文明要干什么”这些课程之余,还让他们了解下课后关灯、出游野外不忘带走垃圾等保护环境的行为,都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做的力所能及的事。限额60人的素选课,因为报的学生太多,人数限额一调再调,最终达到素选课人数的最高限额。
在授课及继续进行的调研中,周琼发现成年人生态意识淡泊,是因为自幼缺乏培养。她意识到要让公众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中,生态文明思想意识的长期培养是最为关键的基础,从孩童开始持续性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及行为习惯,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从娃娃抓起
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的要求,周琼团队提出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及措施,推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大纲。“如果让孩子从小开始接触生态文明教育,到了大学,保护生态意识已根深蒂固,那时候学生就能结合所学知识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更深层次的问题。”周琼说。
这个建议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何严萍带到了2016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当年9月,教育部、中组部就该建议进行了回复。周琼回忆起这段故事十分激动,她说:“围绕我们的建议,他们一一介绍了工作进展。建议只是开了个头,进行工作的背后是很多工作人员和部门的共同推动,这也说明生态文明建设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生态文明教育如何具体落实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周琼团队此前的设想是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设置不同的生态文明课程,安排相应数量的课时,讲授生态文明的意识、理念及行为模式知识,让学生能持续接受生态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首要问题是要编订教材。“从幼儿园开始,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编订教材。”周琼举例说,幼儿园的生态文明教材以可视化为主,给学生种下生态意识的种子:干净的空气和水、健康的食品对身体很重要;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教育各自围绕大自然中的一个点,传递给学生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这样的观念;在初中阶段,生态文明教育的重心在让学生思考“如何做”,让孩子们有意识地去实践为了生态文明建设,个人可以做什么;到高中阶段,可以结合所学的课程,加入更多启发性的活动,比如化学、物理对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怎么做才能发挥有利影响?
有了这些积累,进入大学时,学生具备了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就可以讨论生态红线的价值、如何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法律法规等问题。同时可以培训、培养及储备不同国民教育阶段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形成专业素养好、流动性强的师资队伍。
底气
云南有能力做出自己的特色
周琼表示,通过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全体国民生态文明意识、理念及行为模式,是进程长、见效慢的工程。但百年树人,生态文明教育将成为全民性、全程性的教育方式,全面涵盖各地区、各民族,各产业、行业及专业领域,促进生态文明意识及理念、社会公共行为模式的养成,全方位提升全民生态意识,使绿色、低碳、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理念及发展模式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使环境保护及建设的文明理念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实现环境保护及建设的常态化,对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周琼认为,在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国民教育体系上,云南有基础、有资源、有能力做出自己的特色,并能够提供给全国各地可示范的、具有引领性的云南模式。生态文明国民教育的行动实践,尤其是生态文明的大学教育及理论研究,将丰富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理论高度,这也是云南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她说:“因为云南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产业、林业绿色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生态扶贫、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可以作为我们教育的案例。”
[本报记者 杨茜]
(特别说明:信息转载自《春城晚报》2021年3月10日,第A06版:关 注)
网页链接:http://ccwb.yunnan.cn/html/2021-03/10/content_139841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