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第二次专题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020年10月29日上午,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20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课题组主办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第二次专题工作会议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科学馆第10会议室成功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方修琦教授及其项目团队成员参加本次会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课题组成员参加数据库建设相关议题的讨论和交流。会议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周琼教授主持。
周琼教授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第二次专题工作会议上指出,方修琦教授团队成员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就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密切沟通和交流,并针对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数据表结构与字段、数据来源以及数据库结构功能等开展充分的商洽,为推进“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图1 北京师范大学方修琦教授团队成员赵婉一报告现场
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方修琦教授团队成员赵婉一首先对目前数据库建设整体架构进行详细的介绍,她认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在功能结构层面具有较大的复杂性,数据库建设主要内容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具有多元性,数据库资料涵盖汉文文献、少数民族文献、田野调查音视频和图像等一手材料,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资料类型确定数据库表包含的字段,进一步搭建符合项目研究既定的数据库框架结构和科研平台,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图2 北京师范大学方修琦教授团队成员陈思宇报告现场
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方修琦教授团队成员陈思宇进一步对为期三天的商讨事宜进行介绍。她说,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的核心是满足研究使用,在数据库建设所需资料类型分类方面,基本可以分为汉文文献、少数民族文献、田野调查资料等三种,其中后两种类型所包括的音频、视频有可以进一步分为文字、景观、实物等类型,因而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献确定数据库表应包含的检索字段。就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各类文献所对应的灾害基本信息、灾害空间信息、灾害辅助信息等相关内容,陈思宇认为应按照各类文献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数据库研发需求增加权限设置、是否可读、原始数据编号与格式记录、资料录入与责任人对应4个字段。她认为,目前数据库建设表结构的修改完善只是第一步,数据库平台的研发时间紧迫、任务重,项目组成员需继续努力。
图3 北京师范大学方修琦教授作交流发言
在会议上,方修琦教授认为,经过与项目组负责人周琼教授及团队成员的充分沟通和深入交流,数据库建设的具体任务和终极目标进一步得到明确。他认为,目前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数据库建设的核心是提取原始数据中的可靠信息,而非直接展示原始数据;二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设计具有较高难度和复杂性,有诸多技术层面的难题需根据项目研究需求进行破解;三是数据库建设所需一手文献资料中提取的部分文本信息具有重复的内容,需项目组对入库资料进行仔细筛选和系统甄别。最后,方修琦教授对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有关数据库建设的系列问题予以肯定,鼓励项目组成员继续努力奋斗,共同推进数据库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方修琦教授团队对几天来的数据库问题商讨事宜报告过后,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师生继续对一些当前存在问题与方修琦教授团队探讨。曾富城博士提出田野调查中的受访人信息是否应该放入检索字段;徐艳波博士指出了关于“语料库”的问题;周琼教授提出了关于少数民族文献或田野调查中口述访谈方言转换成文字而造成的信息不准确问题等,方修琦教授团队对问题一一作答,提出了一系列有建设性的意见。
图5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周琼教授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