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周琼教授率队参加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

发文时间:2020-11-02

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由辽宁大学主办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多学科视域下的环境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沈阳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多学科视域下的环境史研究”,大会下设“环境史学的理论建构与跨学科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环境治理与民生安全”“环境认知与生态保护”“近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环境史资料的拓展与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环境史研究”等相关议题,旨在通过对多学科交叉视域下的环境史进行探讨,藉此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和互鉴,深化环境史学术研究,拓展环境史跨界交流,谋划环境史学的未来发展,推动环境史学在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我所周琼教授和耿金老师应邀参加本届年会。

在大会主题报告期间,周琼教授发表了题为《人力与自然力的对决:滇池“围海造田”与水环境的变迁——基于环境口述史的视角》的报告。周琼教授从“滇池的围海造田及后果”“人造田的悲欢与生态后患”“滇池水质污染治理历程”“生态文明——人力再战滇池”四个部分进行讲解,她从滇池生态环境变迁的案例入手,对人与自然的交互关系以及长期博弈的态势进行深入的反思。她认为,围海造田是滇池水域面积缩小及其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城镇化建设加剧了滇池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难度,我们应当深入反思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让生态文明理念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行为规范。


图1 周琼教授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上做主题报告

在分会场报告期间,耿金老师以《植物、泥沙与江流:清中前期浙江曹娥江河口水环境与沙地变化》为题,从康熙年间曹娥江河口外的泥沙淤涨致使三江闸调蓄水出现的问题出发,系统梳理清中前期(康熙至乾隆年间)曹娥江河口泥沙演变与江流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入探讨影响河口三江洲环境变迁中的自然与人为因素。他认为,三江闸外的泥沙淤涨,一方面与闸外植物开发与河道裁湾取直有关,更与闸外东西两块交叉形成护卫状的沙洲坍塌关系密切,而康熙后期钱塘江主弘逐渐北移则进一步加速了清中期以后三江闸外的泥沙淤涨速度。在闸外泥沙变化的同时,闸内的泥沙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2 耿金老师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上做报告

3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多学科视域下的环境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