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首届“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灾害文化”调研总结与交流会顺利举行

发文时间:2019-03-10

首届“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灾害文化”调研总结与交流会顺利举行


2019年3月9日下午,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主办的首届“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灾害文化”调研总结与交流会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科学馆第十五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交流会由耿金老师主持,西南环境史研究所调研项目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就调研实践及报告撰写中产生的相关问题、积累的经验及形成的认识等进行了广泛、细致与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本次调研总结与交流会是依托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及云南省民委2019年度民族文化“百项精品”工程“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项目而进行的调研实践交流与经验总结。这两个项目皆旨在挖掘、搜集和整理历史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灾害发生的史实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现象,从而形成系统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灾害文化流变史,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为进一步推进项目的整体研究,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团队于2019年1-2月的寒假期间,针对云南省境内的佤族、景颇族、傣族、德昂族、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等多个本地世居少数民族的传统灾害文化进行了为期20余天调研活动,就少数民族地区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频次、规律以及民族地区民众对灾害的记忆、表达、认知与应对方式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与研究。

经项目组前期的充分筹划和认真准备,将本次调研人员分为临沧、德宏及怒江三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临沧佤族地区灾害文化调研,第二小组负责德宏景颇族、傣族、德昂族地区灾害文化调研,第三小组负责怒江傈僳族、独龙族、怒族地区灾害文化调研,本次会议即为此三小组的调研实践经验交流会。除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全体调研人员外,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其他院系同学也积极参与了本次的学习和探讨交流活动。


1 首届“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灾害文化”调研总结与交流会

首先,由三个调研小组负责人分别汇报本次调研情况。第一小组负责人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杜香玉同学对本小组的人员构成、调研点的选取以及通过调研获取的云南佤族聚居区的灾害信息等方面做了详细汇报。该小组共有13名调研人员,除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内的一名博士生、三名硕士生外,还有校内外的九名佤族志愿者,共选取了沧源县和西盟县共13个佤族聚居村落作为调研对象,分别就当地的主要灾害类型、灾害影响、灾害认知、灾害心里以及灾害应对等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走访、调研和研究。当然,本次调研尚存在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调研点的选取和时间分配方面都还须进一步考虑和细化。


2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博士生杜香玉做汇报

第二小组负责人耿金老师主要针对本小组的调研人员构成、调研时间、地点以及调研过程中获取的一些重大灾害事件的信息做了介绍。首先,他对本小组的调研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其次,对景颇族、傣族、德昂族三个民族的灾害认知、灾害心里以及灾害应对的异同做了对比,同时也对不同群体对灾害认知、灾害记忆的不同做了介绍。最后,耿金老师对本小组调研的初步成果做了展示,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做了汇报。


3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耿金老师做汇报

第三小组负责人袁晓仙首先介绍了该小组调研的总体概况,认为由于怒江独特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形成了当地特有的灾害种类和灾害形式。其次,她认为虽然各民族间灾害发生的类型、频次各有不一,认知能力和水平及应对方式各有不同,但无论是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或是其他少数民族的宇宙观、世界观之间仍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民族与文化之间的共融共生亦表现的相当明显。最后,袁晓仙就调研报告提纲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做了详细的汇报,并对本次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了总结与交流。

其次,在互动环节中,参会人员从不同角度对本次调研的收获与不足做了分享和讨论,认为项目组本次调研活动对于及时挖掘和保存民族地区的灾害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地区的灾害种类以及由此促生的灾害文化。并对本次调研过程中存在的前期准备不足、时间和人员分配不合理以及后期信息整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项目总负责人周琼教授做总结。首先,周琼教授对本次调研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对项目的参与和支持。其次,她强调要及时总结汲取本次调研获取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下次调研时要避免。最后,周琼教授强调项目组全体成员要加快项目收尾工作,确保项目能按时有序推进。


4 周琼教授做会议总结报告


6 首届“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灾害文化”调研总结与交流会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