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周琼教授主编《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事件编年》公开出版

发文时间:2018-05-18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事件编年》出版


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丛书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事件编年》(第一辑 第二辑)

   

图书封面


丛书: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丛书

主编:

书名: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事件编年(第一辑、第二辑)

编著: 杜香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类、整理、考证,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分为理论篇、政策篇、实践篇、路径篇、区域特色篇,主要包含2007—2015年的生态规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监测、生态治理与修复、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生态文明交流与合作、生态经济、生态法治、生态科技、生态安全、生态屏障、生态红线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供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丛书总序

生态文明是人类与地球、与环境相携共进过程中的新型文明形态(被称为绿色文明),是人与自然相依相存、彼此制约历程中,人类更深切地理解了自然对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地位及价值的人文理念,由人类主动自觉关注生态环境并力图建构的新型关系的存在状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高级阶段。

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把“生态文明”这个当时还是新概念的词汇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标志国家在认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有了重大转变,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开始逐步让位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2012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十八大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全党社会经济建设的行动纲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则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经过多年的理论摸索与实践,中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日渐显著。探索的过程是中国生态文明观念逐渐完善的历程,也是国家发展理念不断转型与并得到逐步落实的过程。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曾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保护的发展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中心的理论思考,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也遍地开花,产出了大批优秀成果;随之而来的是生态文明思想及观念已日渐普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学术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功能逐渐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也随之进入了新的起点。新的文明建设时代,必然呼吁新的建设思路,并需要研究及决策者不断启迪新的建设路径。而用新的视野、新的理念去把握不断来临的新机遇,采用全新的思路去更新、深化固有的发展认知,用全民性的新实践推动中国社会的全新发展,为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贡献智识。与此同时,随着全社会生态观念及意识的转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也在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生态红线逐渐划定并进入实施阶段,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逐渐展开;以环境审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公民诉讼及政府生态绩效评估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问责制度体系及其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关注及共同期待的大事;各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日渐增强,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是消耗强度也在大幅下降,形成了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进展也较为顺利,森林覆盖率得到持续性的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强度也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即便如此,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生态危机依旧存在,很多地区的生态问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中央持续仍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及相关措施,适应了中国及全球环境治理的大方向及大趋势,这不仅仅只是解决内部发展与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的问题,还要使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具有新时代、新的国际使命需要的更高要求。

2015年1月19-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云南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提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从国家战略高度描绘了云南美好的发展蓝图,明确了云南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方向。特别是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目标的提出,更是要求云南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云南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奋斗目标,揭示了生态环境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对云南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建设中最现实、最迫切的任务。云南作为中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前沿地带,云南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及具体形象,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绿色发展的构想及任务的推进。因此,云南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视为云南发展的生命线,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好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及研究的战略任务,是高校及科研机构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云南大学是具有区域、边疆、民族特色的综合大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势发展,有能力推进人才培养并服务国家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及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及氛围。2015年2月,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教授响应云南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号召,提出云南大学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云南现实发展”等教学及科研目标,“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系列项目如期启动,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申报的“生态文明教授的云南模式研究”获得立项,推动了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团队的转型,增强了学术研究团队服务现实的责任感、使命感。

众所周知,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等美誉,拥有复杂丰富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特点极为突出,是探究人与环境可持续的最佳区域,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及学术研究的最好基地。在国内外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云南省可持续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生态文明建设也孕育着重大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云南各族人民的生存之基和发展之本,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不仅是云南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维系西南生态安全和保障国家整体生态安全大局的需要,还是云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必然选择,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将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作为展示“美丽中国”及“中国生态形象”的重要窗口、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的重要地区,云南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为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路子,2009年以来,云南省先后制定并发布《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09—2020年)》《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云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云南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云南省生态功能区规划》《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系列重要文件,先后在云南省环保厅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处,全面负责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云南围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总目标,竭尽全力完成培育生态意识、发展生态经济、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社会、完善生态制度五大任务,九大高原湖泊及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节能减排、生物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创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意识提升、民族生态文化保护、生态文明保障体系十大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省的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云南省历史上生态环境变迁的诸多案例已经昭示,人为过度开发、集中开发的地区,生态恶化的速度及环境灾害的强度都无一例外地呈现出正向增进的态势。如元谋金沙江河谷、澜沧江河谷、怒江河谷、大盈江河谷、南汀江河谷、李仙江(把边江)河谷、博爱江河谷、南盘江河谷、金水河河谷等区域,在明清时期都还是森林茂密、物种丰富、瘴气丛生的生态原始区,但随着移民的进入及增多,内地汉文化的耕作及生存方式、生态思想及行为模式日渐深入,尤其明清以降玉米、马铃薯等高寒农作物在山区及丘陵地区的大量种植,导致山地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也使高原山地原生生态系统迅速衰退,演变成日益典型的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日趋脆弱。而人为破坏加速了河谷植被演化及干热河谷发育进程的原因,则是20世纪以来的近代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本土生态恶化的程度日渐强烈,水土流失、旱灾、泥石流、塌方、下陷、水灾、低温冷冻、地震等数不胜数的环境灾害,使云南省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工作迫在眉睫。

因此,“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决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绝对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的内容。“生态环境损害容易恢复难,得不偿失”“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要算大账、不能只算小账,要算长远账、不能只算眼前账,要算整体账、不能只算局部账,要算综合账、不能只算单项账”“环境保护,重在治理”“要把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等理念及思想,应该在更为广泛的层面及社区传播,使之更快地成为社会公众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公共生态意识,并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能够下行到具体环节中去实施、推广。

虽然云南省在“十三五”期间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三个定位”战略,制定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确立了着力实施林木育种、森林资源高效培育、林药和林下资源培育、森林经营、湿地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与保护、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林产品加工等“十大林业科技创新工程”,为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好了良好的政策导向,也为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保障,更使云南“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基础。但是,要实现目标、要向社会公众做出政府诚信的榜样,各部门的努力及协作、全社会的关注与投入、个人的行动及坚持,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当然,学术的思考及研究、学术团队的实践调研及咨询报告、理论探索,不仅是所有行动的基础,也是政策推进及校订完善的基础,更应该走在前行者、引领者的位置,给社会、政府、团体、个人提供自己的思考及研究的初步成果。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丛书,逐渐在团队三年来的努力中成型。

以云南为试点,通过对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跟踪调查、口述访谈等,对当下生态文明理论及方法的研究探讨,参与全国性、国际性生态文明研究的高端学术研讨等系列工作,通过与各生态文明建设部门、各生态文明研究团队的合作及交流,举办生态文明国际会议与高水平专家研讨会,探究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及模式,总结、提炼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经验,更好地为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服务。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的不断开展,“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其他项目的逐步实施及推进,生态文明研究团队也逐渐熟悉中央与地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政策、规划、考核评价标准及体系,逐步清晰项目研究的重点及核心所在,取得了部分阶段性成果。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及研究,希望能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在“一带一路”构想实施中对南亚东南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制度措施的培育及实践起到积极的资鉴作用。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更优秀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殷切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研究的队伍中来,能够真正发挥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社会建设的作用,实现学者及学术经世致用的理想及目标。



2017.11





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丛书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事件编年》(第一辑)

丛书总序

 言

第一编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理论篇

第一章 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要性与现实基础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变迁史中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 全球化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的生态危机

第三节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本土条件

第二章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历程

第一节 先秦时期:人作为生物个体与其他生物共处、受制于环境的生态文明初级阶段

第二节 汉晋至隋唐时期:边疆民族生态文明的启蒙、发展及初步建设阶段

第三节 宋元时期:各民族传统生态文明的初步形成阶段

第四节 明清时期:云南各民族生态文明的发展及建设时期

第三章 近现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建设及法制实践

第一节 近现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建设及法制实践

第二节 现代化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恶化及生态文明的衰退

第三节 当代云南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第四章 当代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二节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安全的作用研究

第三节 协调与保障:云南生态文明政绩考核对策研究

第二编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政策篇

第一章 云南省生态规划建设事件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规划事件的奠基阶段(2009-2014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规划建设发展阶段(2015年)

第二章 云南省生态城乡及示范区创建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城乡及示范区创建奠基阶段(2007-2014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城乡及示范区创建发展阶段(2015年)

第三章 云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奠基阶段(2010-2014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发展阶段(2015年)

第三编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实践篇

第一章 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建设事件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建设的奠基阶段(2007-2014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建设发展阶段(2015年)

第二章 云南省生态治理与修复建设事件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治理与修复建设奠基阶段(2011-2014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治理与修复建设发展阶段(2015年)

第三章 云南省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建设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建设的奠基阶段(2009-2014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建设发展阶段(2015年)

第四章 云南省生态文明交流与合作事件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奠基阶段(2007-2014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文明交流与合作的发展阶段(2015年)

第四编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路径篇

第一章 云南省生态经济建设事件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经济建设奠基阶段(2009-2014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经济建设发展阶段(2015年)

第二章 云南省生态文化建设事件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文化建设的奠基阶段(2008-2014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2015年)

第三章 云南省生态法治建设编年(2010-2015年)

第五编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区域特色篇

第一章 云南省生态安全建设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安全建设的奠基阶段(2009-2014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安全建设的发展阶段(2015年)

第二章 云南省生态红线建设编年(2013-2015年)

参考文献

附录: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通知、公示文件、规划、方案目录

后记


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丛书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事件编年》(第二辑)

丛书总序

 言

第一编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理论篇

第一章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新理念

第一节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第二节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第三节 “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区域模式研究

第一节 国家、区域与地方性知识:跨学科构建生态安全与屏障

第二节 云南省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

第三节 传统与下那带碰撞之下布朗族的生态文化走向——以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章朗村为例

第二编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政策篇

第一章 云南省生态规划建设事件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规划建设(2016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规划建设(2017年)

第二章 云南省生态城乡及示范区创建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城乡及示范区创建(2016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城乡及示范区创建(2017年)

第三章 云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2016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017年)

第三编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实践篇

第一章 云南省生态监测建设事件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监测建设(2016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监测建设(2017年)

第二章 云南省生态治理与修复建设事件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治理与修复建设(2016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治理与修复建设(2017年)

第三章 云南省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建设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建设(2016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建设(2017年)

第四章 云南省生态文明交流与合作事件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文明交流与合作(2016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文明交流与合作(2017年)

第四编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路径篇

第一章 云南省生态经济建设事件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经济建设(2016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经济建设(2017年)

第二章 云南省生态法治建设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法治建设(2016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法治建设(2017年)

第三章 云南省生态科技建设编年

第五编 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区域特色篇

第一章 云南省生态安全建设编年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安全建设(2016年)

第二节 云南省生态安全建设(2017年)

第二章 云南省生态屏障建设编年(2016-2017年)

第三章 云南省生态红线建设编年(2016-2017年)

参考文献

附录:生态文明建设部分相关通知、公示文件、规划、方案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