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琼教授应邀参加第12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
2018年4月27日至28日,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克莱蒙市政府、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黄河科技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12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12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著名生态城克莱尔蒙特(Claremont, California,CA)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生态文明与共生性发展”(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ymbiotic Development),论坛分设“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内涵”“生态文明的实践进展”“生态文明与中国”“青年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以及“生态文明文化与教育”等议题,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缅甸等国家6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60余位中外代表应邀参会,并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展开研讨。据悉,本届论坛还特别主办首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邀请中美两国数十位学生参加相关议题的研讨,藉此为年青一代就生态文明发展与未来提供交流和讨论的机会。
图1 周琼教授与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合影
我所周琼教授长期致力于云南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在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探究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作为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推进者、践行者和先行探索者之一,周琼教授应邀出席本届论坛并同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在4月28日下午举行的“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分会场报告中,周琼教授向与会代表做了题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研究的弊病与改进策略》(The Disadvantage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in China)的报告,并从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研究中存在的弊病及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研究的改进策略,并重点围绕中国的绿化问题进行个案探究。周琼教授认为,针对“奢侈求洋”的绿化风气,应倡导科学成熟的绿化理念,立足“乡土美”、遵循“乡土绿化”原则,培育本土植被,推广本土树种草种,助力恢复本土原生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加快 制定乡土植被绿化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立绿化科研与实践部门的联合绿化机制,践行自然恢复、减少人为介入的绿化原则,以有序推进中国植被绿化及生态文明建设。
在报告中,关于如何“对症下药”解决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周琼教授认为,一是要成立专门的生态文明研究机构,加强高质量学术研究,使学术研究真正指导生态建设实践;二是要高度警惕生态文明不同形式的泛化现象,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跟踪调查研究,严防严禁严惩虚假的生态文明“帽子工程”;三是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性及本土性特征,杜绝单一化、统一化和机械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应当将生态文明教育统一纳入中国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业。
图2 周琼教授与培泽大学、克莱蒙研究生大学莎伦•施诺伊思教授合影
在论坛开幕式上,美国著名生态哲学家、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John B. Cobb)做了题为“追求双赢”(Seeking Win/Wins)的大会发言,他指出,“最重要的是人们开始学习如何建设共生的共同体。我们可以帮助恢复生态系统中的共生关系”。他在演讲中深入地探讨了既造福人类又造福环境的双赢式共生性发展理念,并强调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减轻自然环境总体压力的同时,使人们不断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逐渐摆脱贫困。生态文明的“共生性发展”最终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正视中国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寻求更为有效的解决途径,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做好、做强、做大,有助于为国际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社会文明提供中国方案。周琼教授在论坛期间交流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规范及保障具有全球性的特点,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增强自然属性的本位,不仅需要减弱和消除人为的“建设”,更需要降低人类对自身的不同预估,真正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生物个体,树立责任感及使命感,强化全球生态整体观的全球化认同与行动,共同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落地生根,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文明、持续、共同发展。
图3 第12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参会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