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袁晓仙博士生参加河北大学“首届毓秀史学大讲

发文时间:2017-07-08

袁晓仙博士参加河北大学“首届毓秀史学大讲堂”


2017年7月2日至7日,由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全国“首届毓秀史学大讲堂”在保定市河北大学校本部开班。“毓秀史学大讲堂”作为首届面向全国史学界的学术盛会。大讲堂聘请王希教授、王震中教授、杨建华教授、王先明教授、李金铮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做专题培训和讲学,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90多位硕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全程聆听报告。我所2016级博士研究生袁晓仙应邀参加课程研习,并圆满结业。

1 河北大学2017年“首届毓秀史学大讲堂”开幕式

研习期间,王希教授通过系统梳理美国史学发展历程,探讨美国公民资格和公民权利的历史演变,人为历史真相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性和局限性,需要辩证地、动态地看待史学遗产,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视角,使中国的史学研究走向国际化;王震中教授从对文明要素的质疑出发,探讨近四十年来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趋势,提出文明社会不等于国家社会,社会结构的优化状态才是文明最重要的因素,强调史学研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观点,鼓励青年学者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杨建华教授立足于详实的考古理论和史料,探讨以亚洲草原为中心的欧亚大陆在前丝绸之路时代的文化交往和相互影响,认为草原民族是整个欧亚文明发展互动进程中的催化剂;李金铮教授以近代冀中乡村史研究的经济为主题,告诫青年学者从事区域史和地方史研究,要在掌握丰富的史料基础上,注意课题的延感性和动态性,坚持既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基地,以便形成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系统的专著;王先明教授从中国乡村教育建设出发,探讨乡土中国百年进程的历史反思,以长时段视角视角提出中国农业不断失重的态势,认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提出必须保证农业失重不可失衡、农民失落不可失位、农村失范不可失序的历史期望。5位教授从不同领域探讨当前史学的前沿问题,引发了青年学者的激烈探讨和回应,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氛围热烈,并就史学研究必须以史料为基础,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树立问题意识和广阔视野,保持不带偏见的学风的基本史学研究原则达成一致的共识。

2 河北大学校领导为2017年“首届毓秀史学大讲堂”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课程结束后,大讲堂主办方组织全体师生到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参观学习。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现任馆长马永祥先生亲自为大家讲解博物馆的历史,使广大师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代官衙文化的魅力和风采。“首届毓秀史学大讲堂”安排的丰富的理论专题培训和课外考察,必将鼓舞青年学者在今后的史学研究中勤勉慎思、砥砺前行。

3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现任馆长马永祥先生讲解现场

4 “毓秀史学大讲堂”全体师生在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门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