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林 传 薪
中央民族大学“环境-灾害”史读书会(第2期)
2025年10月10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环境史中心“环境-灾害史学”研究团队在海淀校区文华楼召开2025-2026秋学年第二次读书会,读书会由周琼教授主持,13名硕、博研究生线上与线下同时参与。

图1 周琼教授主持读书会
周老师分享了三本(套)学人近著,分别是华林甫教授主编的《清史地图集》,周晓薇教授、王其祎研究员合著的《贞石可凭》以及韩祥副教授独著的《晚清华北灾荒与货币流通研究》。周老师介绍了这三本(套)的著者、著作内容、学术贡献、研究方法与路径等内容。她表示,前辈学者治学严谨,踏实勤恳,产出了优秀的成果。团队成员应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治学方法,发扬治学精神,做出有益于学界的高质量成果。

图2 周琼教授分享《清史地图集》
博士研究生张志斌在线上汇报了2024-2025学年“环境史研究”公众号年度总结。他表示,在周老师的关怀、团队成员及学界师友的大力支持下,公众号影响力日益扩大。主要表现在关注人数新增1895人,推送图文242篇,累计年度阅读量达20万人次。张志斌还回顾了公众号的板块设置与团队成员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向周老师汇报了新一年度的工作安排。

图3 硕士研究生丁楚霖与马卡尔日收听线上汇报
博士研究生田昭煜分享了正在修改中的论文《清末国家转型进程中左宗棠国家安全观的形成》。汇报结束后,与会成员分别从文章结构、核心概念解读、中外学术史等角度,与田昭煜深入交流。

图4 博士研究生田昭煜与周琼教授互相交流
博士研究生冯奕哲分享了王利华教授主编的《徘徊在人与自然之间:中国生态环境史探索》,并对著者、成书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等内容做了介绍。他认为,王老师治学中国环境史的历程,与该研究发展是同步的。可以将此著作视为中国学者探索中国环境史研究的一个缩影。随后,他以《端午风俗中的人与自然》《<桃花源记>的社会—生态史意义》两篇文章为例,指出环境史研究在经世致用与学术探讨中能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对《经济转型时期的资源危机与社会对策》一文,冯奕哲表示文章从经济基础角度重新解读先秦时期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对解读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图5硕士研究生王勤玉汇报读书感悟
硕士研究生佟思远在线上做题为《清代四川棺木研究》的学术史报告。与会成员听取汇报后,从研究综述、史料搜集与整理、地区特殊性等角度对该文做了补充与探讨。
其他与会成员就最近两周的科研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图6 博士研究生相凯茹、黄晴、甄思辰汇报近况
图文:冯奕哲
初审:张志斌
终核:周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