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团队成果 > 正文

周琼教授主编《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公开出版发行

发文时间:2019-12-30

周琼教授主编《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公开出版发行


书名: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

作者: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作者简介

周琼,女,1968年生,云南楚雄人。云南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首批“东陆学者”、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彝学会副会长、东亚环境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环境史、灾荒史、西南地方文献整理校勘记区域历史人物研究。相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4项(结项3项)、省部级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出版《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等著作6部,在《民族研究》《清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思想战线》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目前担任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和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整理和分类,在探讨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发展模式、实践探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把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分为十二章和结语部分,主要包括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民族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生态产业模式、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生态旅游、理论反思与实践探讨等内容。丰富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内涵,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新思考、新路径,以期把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本书可供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是全省上下一致的行动及努力方向,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云南将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从2015年便开始致力于生态文明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编号:KS161005),旨在深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可推广、示范的具有引领性的云南模式。经过团队成员四年多以来的调研、访谈、研究,以及国内外资深学者们的深入思考,终于完成了以项目名称命名的这部书稿。

学术是需要积累的,学术思想、观点及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学术与实践的契合都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学术是一种兴趣和追求,也是一种孜孜不倦的坚守,更是一种情怀和责任。“不忘初心”,是我们大家常常自勉的话,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继续完成项目后续工作最好的动力。当然,国内外专家、同行的支持和鼓励,项目组成员的守望相助,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因此,我们还是按计划继续进行项目书稿的编辑及出版工作,最终形成了这部凝聚各位专家及团队成员心血的书稿,冀望能够推进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进程,有益于云南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书稿是来自于不同高校的不同学科专家、学者的思考及研究合力而成。书稿能够出版,仰赖于各位专家凝心聚力、共推共进的努力。由于编辑体例及出版规范的新要求,各位撰稿人的工作量及成果版权,无法一一标注。为区分及记录各位专家的工作,特将各部分作者具体承担的相关工作,赘列于下:

前言由项目负责人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周琼教授负责,第一章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胡勘平教授负责,第二章由云南农业大学郭静伟副教授负责,第三章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杜香玉博士负责,第四章由复旦大学包存宽教授负责,第五章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徐艳波、汪东红、谢仁典负责,第六章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耿金老师负责,第七章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张丽洁博士负责,第八章由原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袁晓仙博士负责,第九章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王彤博士负责,第十章由云南大学赵忠龙副教授负责,第十一章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孟广涛研究员负责,第十二章由生态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张修玉研究员负责,结束语由云南大学李伟教授负责。

书稿有关内容的研究及撰写,历时5年之久,终于完成,在此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也感谢杜香玉博士为本书的出版所做的大量细致的工作,团队成员也积极参与项目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并到云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区进行实地调研。在书稿付梓之际,还要感谢科学出版社编辑为我们项目成果的出版付出的努力。

本书总结了云南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产业、林业绿色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生态扶贫、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资产的生态追究与离任审计建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存在问题以及可行对策,并对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反思。本书的问世,为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提供了一定理论性指导。期望本书能够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工作,起到积极有益的资鉴作用。

因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学识、精力有限,跨学科知识储备不足,很多方面的思考还有待深入。也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书稿存在诸多错漏之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敬祈方家指正。

谨此拜谢!                                            


周琼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