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封面
书 名:生态·文化·区域:建设美丽中国的西南实践
主 编:周 琼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8月
作者简介
周琼,1968年生,云南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云南省彝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史专委会理事、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17ZDA158)首席专家。主要从事环境史、灾荒史、灾害文化、 生态文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 个、国际横向项目3个、省部级重大项目子项目4个。《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入选2006年、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获 云南省第12届(2008)、第16届(2012)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云南省2012年高校古籍整理研究第二届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民族研究》《清华大学学报》《清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史学集刊》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内容介绍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亦是推动西南区域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本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多维度、全方位地研讨,旨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追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渊源,深化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内涵,总结云南生态治理的实践经验,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实现西南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资鉴意义。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也适合政府相关人员阅读。
论坛开幕词(代序)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 杨 林
2016年8月20日,由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组和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主办的云南大学首届“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模式”研究生暑期论坛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隆重开幕.论坛有幸邀请到了云南省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青年学子参加本次论坛,这是云南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研究团队的主要起点,也是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任务实施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讨,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区域实践的重要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和问题意识谋划未来,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出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力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十八大以来的这三年,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合力集聚形成,绿色发展的底色日益靓丽,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也在空前加大,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及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1月19-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进行了视察,视察期间,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云南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三个战略新定位,明确了云南省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方向,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提出,更是要求云南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对于云南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为我省进一步找准目标定位、突出优势特色、推动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一个具有云南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且艰巨的课题,也是一个重大而光荣的任务。云南大学认真落实总书记视察云南期间提出的各项要求,主动融入国家总体战略,积极服务云南发展。学校党委经过反复考虑后,提出了两个重要计划:一个是“树木树人计划”;一个是“服务云南行动计划”。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在全校范围内首批公开遴选9个项目,周琼教授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为首批入选项目之一。本次论坛正是本项目中的阶段性研究内容之一,目的在于集中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生态文明领域专家和青年学子的智慧,为云南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言献策。本次论坛采用专家、教授和青年学子相互探讨、学习的方式非常好,让学生分享专家的智慧,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值得学习和推广。
论坛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国家环保部、云南省环保厅、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科学出版社等诸多著名高校以及一些重要生态文明建设机构和单位中的优秀专家、学者来云南大学参加会议,同时还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以及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国内外3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青年学子。论坛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模式”的研究主题,结合云南的生态特点,就云南生态文明形象构建研究、云南生态安全及构建研究、云南生态屏障及构建研究、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云南民族传统生态知识研究、云南石漠化治理设研究、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研究等8个议题进行全面、深入探讨和互动交流,对全国其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比较分析,积极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生态保护方面的具体成功案例,探讨这些典型案例成功的原因和经验及其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并在专题讨论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群策群力,专家及青年学生各种思考在会上碰撞交流,为云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的排头兵”贡献了智慧,进而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及研究的深入发展,加强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方法以及实践的融合。在讨论中,各位专家和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探讨云南及国内生态环境的治理经验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同时,为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实践及政策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模式和理论体系研究提供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论坛结束后,我们择优从参会论文中选出优秀论文出版《探索与争鸣:建设美丽中国的西南实践》,这是中国大陆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方向的首次专家和青年学子共同集体出版的论文集,期望在国内外生态文明研究领域产生较好的学术影响。
目 录
理论探索篇
生态文明论——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生态治国 文明理政——试论后现代生态文明观
关于生态文明的若干问题
云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绿色发展新理念建立初探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实践探索——以生态城市建设为视角
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逻辑——基于政府、企业、社会的三维分析(以云南红河州地区为例)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空间格局与驱动机制研究
历史溯源篇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生态人类学视角下的云南糯稻资源
改土归流与西南山地土地利用变化
云南山地生态环境史研究的资料与方法——以中小流域为中心的考察
月湖水环境变迁背景下的生计研究
竹资源应用与地方性生态知识——以澜沧县一个拉祜族村寨为例
1970年代初期云南滇池地区的围湖造田运动及其当代启示
西南实践篇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保护性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云南民族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
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探究
白族传统生态伦理观中的生物保护思想探究
云南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及其生态意蕴
云南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生态伦理视阈下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明建设
昆明城区大学校园与公园绿地植物构成及其文化研究
综 述
时代青年的声音:首届“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模式”研究生暑期论坛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