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田野调查 > 正文

太华问道——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师生赴云南气象博物馆调研活动纪实

发文时间:2018-10-21

太华问道——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师生赴云南气象博物馆调研活动纪实

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激发同学们对天气预报、气象监测、气象信息传输等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开拓大家的学术思维和拓展研究视野,同时也为了加强对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于10月20日举行太华问道——寻访昆明市太华山国家基准气候站暨云南气象博物馆调研活动。

2018年10月20日上午,在耿金老师的带领下,我所12位硕博士研究生从西山公园地铁站集合出发。大家沿途不仅感受西山公园优美的生态环境外,同时也注重对森林覆盖区内植物种类的观察和认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徒步,终于来到了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核心腹地——猫猫菁社区。午餐之后,调研团队继续向位于太华山美人峰之巅的云南气象博物馆行进。

我所耿金老师在云南大学读硕士期间,因撰写《气象先驱陈一得》一书而与云南省昆明市气象局大气探测工程师、云南气象博物馆讲解员刘金福老师相识,所以我们此次调研活动,由刘老师负责给我们讲解。当我们到达山顶时,刘老师已在那里等候我们。刘老师首先给我们简要介绍了中汉美术馆的建设历史,并带领我们登上顶楼观览昆明市的发展面貌和滇池全景。随后,刘老师引导我们来到云南近代气象、天文、地震实业先驱陈一得先生墓园,并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陈一得先生及其夫人刘德芳女士为云南近代气象事业做出卓越奉献的历史事迹,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使同学们都深受鼓舞

1 刘金福老师向大家介绍中汉美术馆历史

2 刘金福老师讲述陈一得先生的探知历程

在云南气象博物馆楼前,刘老师将云南气象博物馆的建馆史娓娓道来。紧接着,他带领我们走进博物馆陈列室,热情澎湃地向我们介绍陈一得先生在云南近代气象、天文、地震、铁路、考古、国防、科普、地方志编纂以及滇池保护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并重点介绍了陈一得先生“三拒洋人”的爱国精神,同学们听后都深感敬佩、深受感动。刘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图3 刘金福老师向大家讲述陈一得先生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探索

“一得”科普广场,刘老师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陈一得先生创制的以昆明经纬度为基础的天文观测仪器——“步天规”的使用原理,以及中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圭表”的测算方法。此外,刘老师还讲述了陈一得先生编订的“公历节令歌”、“公历月日歌”在民间的推广使用以及一得先生在科学研究领域提出的“三要”原则——“有恒、耐劳、忠实”。刘老师以此勉励大家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奋进。

4 刘金福老师介绍陈一得先生发明的“步天规”的使用原理

傍晚时分,刘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位于博物馆西南侧的昆明太华山国家基准气候站测候实验基地,并给我们介绍了各个气象仪器的运行原理和协调机制。随后,刘老师又带我们参观了气象业务综合楼,观看气象系统平台每分钟都在更新的各个测候仪器传输的监测数据,同学们对探求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愈发强烈,同时也让同学们对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在气象探测领域的运用及拓展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5 刘金福老师讲述土壤温度的测量方法

6 刘金福老师介绍测量水蒸发量的方法

最后,刘老师还给我所师生赠送了15本由他本人所著的《陈一得——云南近代气象、天文、地震事业先驱》一书,以勉励大家学习一得先生的爱国精神与奉献精神。  

7 我所师生与刘金福老师在云南气象博物馆前合影

此次我所“太华问道——云南气象博物馆调研活动”,在耿金老师的带领下,在刘金福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下,同学们收获甚多。不仅给同学们普及了很多自然科学的知识,也让同学们对云南气象事业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学习了一得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一得精神”——“爱国爱家的情怀、献身科学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志存高远的境界、艰苦创业的风范。”


附:昆明市太华山国家基准气候站简介

昆明太华山国家基准气候站位于昆明西山风景区——太华山山顶,海拔2358米。它是由云南近代气象、天文、地震事业开拓者——陈一得先生于1927年自费创办的“私立一得测候所”发展而来,1937年搬迁至现址、成立“昆明气象测候所”(省立),解放后更名为昆明太华山气象站,其气象探测业务延续至今。 1993“昆明气象测候所”被列为省级文物,后相继被命名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008年,以昆明气象测候所、陈一得夫妇墓地为基础,挂牌成立云南气象博物馆,归属太华山气象站管理,正式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主体建筑为一栋砖木结构的法式楼(“一得楼”),三层九间,计286㎡;陈一得夫妇墓于1986年迁至现址,经过2013年的修缮、改造后墓区占地约100㎡(含瞻仰平台)。 博物馆布展以陈一得先生献身科学、爱国卫国的一生事迹为主线,搜集了他对云南建设、昆明城区授时、测定昆明经纬度、保护滇池、抵抗日寇、天文观测及云南天文台选址、地方志编纂、地震研究、城市防灾、日食观测、科普讲演等多方面的贡献,配合展出早期云南气象、天文、地震事业的观测仪器和原始观测记录资料等实物,充分展示了云南近代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

昆明太华山国家基准气候站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