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树基教授
曹树基,男,1956年生,江西省鄱阳县人。曾任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部田家炳访问学者(2008-2009年)及台湾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2000年、2004年)。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2007-2008年)、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2002年)、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2000年)和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历史系(1994年)客座教授。现为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和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
学术专著
一、中国移民史与中国人口史
1、《中国移民史》第五卷《明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中国移民史》第六卷《清 民国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环境史与疾病史
1、《鼠疫:战争与和平——1320-1960年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曹树基、李玉尚),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2、《田祖有神:明清以来的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应对机制》,曹树基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三、社会史与经济史
1、《石仓契约》第一辑第1-8册,(曹树基、潘星辉、阙龙兴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石仓契约》第二辑第1-8册,(曹树基、潘星辉、阙龙兴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3、《石仓契约》第三辑第1-8册,(曹树基、潘星辉、阙龙兴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
4、《石仓契约》第四辑第1-8册,(曹树基、赵思渊、阙龙兴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
四、中国近现代史
1、《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香港国际时代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
书评:
1、《中国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新突破——评张乐天〈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第203-206页。(PDF)
2、《以人为本的农业历史地理学——评萧正洪〈地理环境与技术选择〉》,《清史研究》2000年第3期,122-124页。(PDF)
3、《评包伟民主编〈江南市镇及其在近代的命运〉》,《中国学术》第4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语言历史的跨文化阐释——评陈建华〈现代革命话语考论〉》,香港《二十一世纪》2001年第3期,第153-156页。(PDF)
5、《学术研究与学术评审制度——评王铭铭〈闽台三村五论〉》,《文汇报》1998年11月13日。
6、《也谈清代台湾土地开垦、经济组织与社会经济形态——对周翔鹤相关批评的答复》,《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1期,71-77页。(PDF)
7.《经济史学的方法论:描述与分析——评〈中国经济通史·清代卷〉》,《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137-146页。(PDF)
8、 «Les normes scientifiques : Un grand débat dans le monde universitaire chinois», Revu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igie ( Review of Bibliography in Sinology), 2002.《学术规范:中国学术大论争》,《汉学年鉴,2002年》,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出版社,2003年版,第65-84页。(PDF)
9、《评冯筱才:〈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中国学术》2005年第2期,第270-273页。(PDF)
学术论文
一、中国移民史与中国人口史
1、《明清时期的流民与赣南山区的开发》,《中国农史》1985年第4期,第19-40页。(PDF)
2、《明清时期的流民与赣北山区的开发》,《中国农史》1986年第2期,12-37页。(PDF)
3、《明代初年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中华文史论丛》第四十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69-99页。 (PDF)
4、《湖南人由来新考》,《历史地理》第九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129页。(PDF)
5、《明清时期移民氏族的人口增长——长江中下游地区族谱分析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第77-90页。(PDF)
6、《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葛剑雄、曹树基),《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1期,第33-44页。(PDF)
7、《洪武时期河北地区的人口迁移》,《中国农史》1995年第3期,第12-27页。(PDF)
8、《洪武时期鲁西南地区的人口迁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4期,第16-26页。(PDF)
9、《永乐年间河北地区的人口迁移》,《中国农史》1996年第3期,第33-52页。(PDF)
10、《洪武时期山东东三府地区的人口迁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4期,第18-30页。(PDF)
11、《清代前期浙江山区的客家移民》,《客家学研究》第四辑,《历史教学问题》杂志社出版,1997年,第1-13页。(PDF)
12、《太平天国战前的中国人口》,《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2期,第32-41页。(PDF)
13、《洪武时期凤阳府的人口迁移》,《安徽史学》1997年第3期,第14-21页。(PDF)
14、《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评杨子慧主编〈中国历代人口资料研究〉》(葛剑雄、曹树基),《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第154-166页。(PDF)
15、《太平天国战争对苏南人口的影响》,《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第39-47页。(PDF)
16、《洪武时期东南府、县治城市人口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第19-33页。(PDF)
17、《国家对人民的控制——以洪武时期的户口调查为例》,《历史地理》第15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4-104页。 (PDF)
18、《论明代的人口增长率》,《中国学术》第3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05-236页。
19、《太平天国战争对浙江人口的影响》(曹树基、李玉尚),《复旦学报》,2000年第5期,33-44页。(PDF)
20、《清代前期“丁”的实质》(曹树基、刘仁团),《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4期。(PDF)
21、《清代中期的云南人口》,《历史地理》第十七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258页。(PDF)
22、《清代中期的江西人口》,《南昌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第128-140页。(PDF)
23、《清代北方城市人口研究——兼与施坚雅商榷》,《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第4期,第15-28页。(PDF)
24、《清代江苏城市人口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第50-56页。(PDF)
25、《马尔萨斯理论与清代以来的中国人口——对美国学者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批评》(曹树基、陈意新),《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第41-54页。(PDF)
26、《清代中期四川分府人口——以1812年数据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1期,第92-105页。(PDF)
27、《尊重中国人口史的真实——对〈摘掉人口决定论的光环〉一文之回应》(陈意新、曹树基),《学术界》2003年第3期,第116-132页。(PDF)
28、《清中叶以来的江南市镇人口———以吴江县为例》(游欢孙、曹树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第124-134页。(PDF)
29、《洪武大移民:来自湖南浏阳的新例证》,《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第140-147页。(PDF)
30、《“瓦屑坝”移民:传说还是史实》,《学术界》2011年第9期,第35-52页。(PDF)
31、《原乡与南洋:“客家”的他称与自称》(冷剑波、曹树基),《学术界》2018年第5期,第57-69页。(PDF)
32、《清末民初浙江分县城镇人口研究》(赵安冬、曹树基),《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第123-133+159-160页。(PDF)
33、《客家人还是闽南人:南靖奎洋庄氏来源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第152-160页。(PDF)
二、环境史与疾病史
1、《地理环境与宋元时代的传染病》,《历史地理》第十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3-192页。(PDF)
2、《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17-32页。(PDF)
3、《鼠疫流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曹树基、李玉尚),《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167页。(PDF)
4、《18-19世纪的鼠疫流行与云南社会的变迁》(李玉尚、曹树基),《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209页。(PDF)
5、《咸同年间的鼠疫流行与云南人口的死亡》,(李玉尚、曹树基),《清史研究》2001年第2期,第19-32页。(PDF)
6、《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曹树基、李玉尚)《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94-116页。(PDF)
7、《清代云南昆明的鼠疫流行》(李玉尚、曹树基),《中华医史杂志》,2003年第2期,第67-71页。(PDF)
8、《光绪年间云南鼠疫的流行模式——以市镇和村庄为基础的研究》,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主编:《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一辑, 香港科技大学出版,2003年,第132-152页。(PDF)
9、《历史时期的传染病流行与社会应对——中国与西方的比较》,收入燕爽主编:《SARS与社会的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历史时期的鼠疫流行模式与社会变迁》,收入谢遐龄等主编:《SARS、全球化与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的广州、香港与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72-81页。(PDF)
12、《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第178-190页。(PDF)
13、《战后之疫:1944-1947年滇西鼠疫研究》,《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2期,第65-74页。(PDF)
14、Shuji Cao,Yuchang Li,Bin Yang,"Mt.Tambora,Climatic Changes,and China's Declin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Journalof World History,Vol.23,No.3,2012,PP.587-607.(PDF)
15、《十九世纪的广东瘟疫:本土的还是外来的?》,刘翠溶主编《自然与人为互动——环境史研究的视角》,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联经出版公司,2008年12月初版,第449-471页。(PDF)
16、《粮食与兵员:明末大旱与农民战争的关系》,《史林》2019年第2期,第76-87+202+220+223-225页。(PDF)
三、社会史与经济史
1、《〈禾谱〉及其作者研究》,《中国农史》1984年3期,84-91页。(PDF)
2、《〈禾谱〉校释》,《中国农史》1985年第3期,74-84页。(PDF)
3、《玉米和番薯传入中国路线新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62-66页。(PDF)
4、《清代玉米、番薯分布的地理特征》,《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87-303页。(PDF)
5、《赣、闽、粤三省毗邻地区的社会变动与客家形成》,《历史地理》第1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3-125页。 (PDF)
6、《对明代初年田土数的新认识——兼论明初边卫所辖的民籍人口》,《历史研究》 1996年第1期,第147-160页。(PDF)
7、《清代台湾拓垦过程中的股份制经营——兼论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不成立》,《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127-141页。(PDF)
8、《中国村落研究的东西方对话——评王铭铭〈社区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第119-133页。(PDF)
9、《清中后期浙南山区的土地典当——基于松阳县石仓村当田契的研究》(曹树基、李霏霁),《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第40-54页。(PDF)
10、《清至民国山东东部玉米、番薯的分布——兼论新进作物与原作物的竞争》(王保宁、曹树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第4期,第37-48页。(PDF)
11、《石仓地契的发现、收集与整理——来自浙南山区一个客家村庄的报告》,《客家学刊》(创刊号),2009年6月,第146-172页。(PDF)
12、《“残缺产权”之转让:石仓“退契”研究》(曹树基、李楠、龚启圣),《历史研究》2010年第3期,第118-131页。(PDF)
13、《送户票与收粮字:土地买卖的中间过程——以浙江松阳石仓为中心》(曹树基、高扬),《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第28-36页。(PDF)
14、《从石仓土地执照看花户内涵的衍变与本质》(单丽、曹树基),《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第119-129页。(PDF)
15、《石仓冶铁业中所见清代浙南乡村工业与市场》(曹树基、蒋勤),《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八十一本,第四分,第833-888页。(PDF)
16、《石仓洗砂业中所见清代浙南乡村工业与市场》,《史林》,2011年第3期,第100-114页。(PDF)
17、《石仓税率的演变(1752-1952)》(曹树基、单丽),《中国农史》2011年第3期,第38-54页。(PDF)
18、《后炼铁时代的石仓转型——以《阙翰鹤雇工账本》为中心(1837-1870)》(蒋勤、曹树基),《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第132-141页。(PDF)
19、《太平天国战后歙县的田赋征收机制——以“胡六贵隐匿田粮案”为例》(舒满君、曹树基),《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3期,第88-99页。(PDF)
20、《产权之分化与制约:私人破产案的审理及《破产律》的实践——以民国初年江津债务类司法档案为中心》(娄敏、曹树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6年第3期,第71-86页。(PDF)
21、《清代石仓农家账簿中数字的释读》(蒋勤、曹树基),《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第5期,第133-141页。(PDF)
22、《法律与市场:乾嘉时期鄱阳湖区“曹杨讼案”研究》(张朝阳,曹树基),《清史研究》2017年第1期,第106-118页。(PDF)
23、《乡保制与地方治理:以乾嘉道时期巴县为中心》(严新宇、曹树基),《史林》2017年第4期,第84-96+219页。(PDF)
24、《传统中国地权问题再讨论——对刘志相关批评的回应》,《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5期,第185-192页。(PDF)
四、中国近现代史
1、《乡镇自治中的国家意识形态——以嘉兴县1946年乡镇职员“甄别”试卷为中心》,《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2期,第98-110页。(PDF)
2、《1958-1962年四川省人口死亡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1期,第57-67页。(PDF)
3、《1959-1961年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1期,第14-28页。(PDF)
4、《1959-1961年广西十县人口数据的“加工”》(孙琦、曹树基),《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2期,第75-86页。(PDF)
5、《两种“田面田”与浙江的“二五”减租》,《历史研究》2007年第2期,第108-121页。(PDF)
6、《土地分种:雇佣、合作还是出租——以南汇县土改档案为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5期,第5-18页。(PDF)
7、《苏南地区“田面田”的性质》,《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第59-71页。(PDF)
8、《土地耕种与“田面权”之争——以抗战胜利后嘉善县的佃权纠纷为中心》,(孙琦、曹树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82-88页。(PDF)
9、《国家形象的塑造——以1950年代的国家话语为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16-26页。(PDF)
10、《划分“右”派:以桐柏县档案为基础的研究》(曹树基、李楠),《学术界》2010年第1期,第180-194页。(PDF)
11、《两种“田面田”与苏南的土地改革》,谢国兴主编:《改革与改造——冷战初期两岸的粮食、土地与工商业变革》,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0年7月,第97-132页。(PDF)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中“工商业兼地主”的政治身份认定》(刘诗古、曹树基),《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2期,第66-75页。(PDF)
13、《国家、农民与“余粮”:河南桐柏县的统购统销(1953-1955)》,《新史学》2011年第3期,第155-213页。(PDF)
14、《粮仓、市场与制度:统购统销的准备过程——以江津县为中心的考察》(李婉琨、曹树基),《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3期,第83-93页。(PDF)
15、《中国东南地区的地权分化与阶级分化——毛泽东《寻乌调查》研究》,《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第68-83页。(PDF)
16、《上海商人、人民币贬值与国家形象的塑造(1949-1950)》(曹树基、郑彬彬),《学术界》2012年第10期,第173-194页。(PDF)
17、《传统中国乡村地权变动的一般理论》,《学术月刊》2012年第12期,第117-125页。(PDF)
18、曹树基、李婉琨:《“大户加征”:江津县1950年的征粮运动》,《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4期,第94-109页。(PDF)
19、曹树基、李婉琨、郑彬彬:《江津县减租退押运动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第54-69页。(PDF)
20、曹树基:《新士绅的覆灭:“肃反”运动个案研究之一》,载王奇生主编:《新史学》第七卷,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31-160页。(PDF)
21、Cao Shuji, Yang Bin, “Grain, Local Politics, and the Making of Mao's Famine in Wuwei, 1958–1961.” Modern Asian Studies, 2015, 49(06): 1675 - 1703. (PDF)
22、Cao Shuji,"An Overt Conspiracy:Creating Rightists in Rural Henan,1957-1958”,<MAOISM AT THE GRASSROOTS:EVERYDAY LIFE IN CHINA‘S ERA OF HIGH SOCIALISM>,Edited by JEREMY BROWN and MATTHEW D . JOHNS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5,PP77-101.(PDF)
23、《国际条约与民族主义:东京审判中秦德纯之证词与质证》,《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第111-124页。(PDF)
24、《余粮从何而来:江津县粮食统购的数据建构(1953-1954)》,《学术界》2015年第10期,第184-203页。(PDF)
25、《菲律宾不拥有黄岩岛主权:基于17-19世纪西文古地图的分析》(曹树基、许盘清),《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106-118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