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论文 > 灾害文化 > 正文

1960年代以来有关水旱灾害史料等级化工作进展及其述评

发文时间:2017-10-30


1960年代以来有关水旱灾害史料等级化工作进展及其述评

陈业新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要:灾害史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记载历史灾害的文字材料加以等级量化,从而对历史灾害规模的大小、影响的轻重等做出基本的判断。1960年代以来,气象、地理、水利、灾害、历史学界的诸多成果,或从历史气候干湿研究的角度,或从历史灾害情状研究的视角,就历史水旱灾害文献的等级量化问题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讨。我们以时间为线索,将1960年代以来学界有关水旱灾害史料等级量化的探索工作分为1960年代的初始尝试、1970—1980年代的全面探索、1990年代以降的多元探讨等3个阶段,分别加以梳理、概括。通过整理,我们不难看出,迄及今日,学界有关旱涝史料的等级量化探究,具有所据要素多元、采用方法多样、规定不一、级则和名称相异等显著特征。我们对相关方法及其规定的优长和不足,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提出了些许意见。希望这一梳理在明示学术发展脉络的同时,能对该问题的深入探讨和深化历史灾害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灾旱史料;等级量化;学术脉络;发展前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华东地区灾荒背景下的社会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0BZS058);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专项课题重点项目明清时期淮河流域水早灾害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2JCZ01)

(特别说明:文章转载自《社会科学动态》2017年第2期,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