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评论 > 书籍评论 > 正文

【书评】评周琼《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

发文时间:2023-09-01

评周琼《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

张剑光(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234)

任晓刚(科学出版社 北京 100717)

突破灾害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旧有范式,充分发挥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现实效能,是学界急需解决的问题。周琼《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科学出版社,2021年)一书,对很多问题的探索值得重视和肯定。

一是主体构架宏阔新颖。该书由绪论、八章正文和结论组成,约1/3篇幅是据史料对清前期重大灾害的研究,故灾况、等级与阶段性特点是全书的基础及前提。灾害应对分官方与民间两个层面,侧重于官方。官方应对即官赈制度是该论著的核心议题,是作者考察清前期灾害史的重要视角。该书详细介绍了官赈制度的由来、执行、发展与衰落,创新性地将灾赈制度系统分为赈前、赈中、赈后三个阶段:赈前主要是报灾、勘灾机制的建立、完善与灾等的勘定,赈中主要是官方的钱粮赈济和粥赈、以工代赈制度等,赈后侧重于蠲免、借贷和缓征机制。对救灾物资的运输与分配、社会效应的论述,也是官赈机制中极有新意的研究。

该书论述体系全面且议题集中,既展显出了灾害的惨烈状况,又注重救灾机制的建立及其对清王朝政权体系完备性的助推作用;从纵向上对社会救灾机制与各时段变化特色进行分析,从横向上对制度本身作不同层面的研究;对勘不成灾、赈粥、以工代赈、缓赈、借贷、流民收容等救灾机制分别加以探讨;议题十分明确,重大自然灾害的制度性赈灾是主线,再从制度的社会效应上对救灾措施进行评价。扎实的研究思考及逻辑框架,在清代灾赈史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是重点议题的突破性探讨。灾害等级定量分析对灾害史研究至关重要,在对清前期灾害进行系统分等研究时,该书将清朝受灾地亩收成分数、受灾区域及灾荒持续时间、灾荒影响程度、是否出现“人相食”及其州县数量等作为划分灾等标准的依据,把清代的灾荒分为巨灾、重灾、大灾、常灾、轻灾、微灾六等,无疑是依据史料叙事特点确定灾等标准的新思考。

作者的思考新论迭现,有很多独特见解。作者对大灾以上的灾害进行统计分类,对典型灾情进行案例呈现,对灾害特点做出准确分析,对官方救灾机制的规律进行系统探索。明确勘灾人员、划定勘灾区域,查造草册,造报舆图、勘定灾情分数,造报灾区舆图,审户(区别贫富等级),确认家产损毁及人口伤亡数,填报赈簿等八道勘灾程序,显示出清政府强大的救灾组织能力。将常灾、小灾归入“勘不成灾”中,提出了清代灾赈制度外化的观点,并指出政府采取就地抚恤、酌给银米、蠲免、缓征、分年带征、折征借贷及以工代赈等救济措施。

三是研究时段的典型性及观点的创新性突破。研究时段定为清前期,具有典型性及代表性。清代荒政大多建立、完善、见效于清前期,制度成效在这一时期体现得极为充分,弥补了清前期灾赈制度阙如的遗憾。清中期后,社会急剧变迁,灾赈机制逐渐弊坏,研究清代最完善的灾赈机制,非清代前期不可。

作者认为清前期的自然灾害在中国古代灾害史上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具有集大成的、承前启后的特点。经康雍乾三朝的初建、发展及修正补充,最终走向完善,成为中国古代最完备的灾赈机制,乾隆朝达到巅峰状态。通过对制度建立及实践的解剖,能清晰地看到这些机制是怎样运行并发挥作用的。

最有创新价值之处,是作者将清前期的灾害赈济放到清王朝制度体系建构的视域中考察,认为清前期灾赈机制的建设是清王朝统治智慧的体现,即对灾害的及时救治及制度建设,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在统治合法化后获得的政治智慧。入主中原后的清王朝不断汲取汉文化精髓,注重民心获取,通过持续的灾赈实践逐步获取了灾民(底层民众)的认可,最终确立了其政权的正统性地位。突破了传统研究很少将灾赈放到政治史大背景中去考量的研究态势。

四是构建起灾害史研究的新模式。通过制度的视角观察灾害和国家行政措施间的关系是一种很有效的研究模式。作者认为目前灾荒史的研究急需突破单一模式,把灾荒放在一个时代的整体发展脉络中,考察灾荒的社会属性、国家属性及其在国家治理层面的宏观维度,通过对灾赈机制的探讨透视社会、政治乃至传统政治合法性、正统性获取的深层意蕴。即通过国家灾赈制度,可看到国家抗灾救灾的能力、后果和影响,也能看到国家政权如何通过赈济伸向社会各层面。

从制度层面研究灾赈,在方法上颇具创新价值,在观点上也有较大突破。将制度放在中国古代整个灾赈史的发展脉络里来观察,是推进断代灾害史研究的合适路径,对今后的研究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也有一些局限,如当国家政权的力量并不强劲、控制力还有欠缺时,制度要么还未完全建立,要么无力执行。特别是朝代末期,有灾赈制度但不一定能实施,即制度很完整但不一定说明灾赈很有力。另外,自然灾害多种多样,常规灾赈制度比较完善,但疫灾流行时对疫病的抗击和救治机制就较缺乏,疫灾主要是医药治疗,却无完善的制度,多是临时措施,制度性措施极少,这是清代灾赈制度研究可延伸的领域。


文献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2023年第1期




 评周琼《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_张剑光 任晓刚.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