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琼教授应邀参加第二届南开·中国史前沿论坛
2019年11月8-11日,由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主办的“生命的意义:从历史到未来——第二届南开·中国史前沿论坛”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挺阁顺利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新忠教授主持。南开大学王利华教授做了题为《我们的自省、忧思和期待——关于会议旨趣的说明》的主旨报告。
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世界生态社会科学协会、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上海超序系统研究所、郑州大学、云南大学、辽宁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20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我所周琼教授应邀参加此次会议。
分会场报告中,与会学者围绕“生态·生产·生活——跨越学科边界的生命沉思”、“回望歧黄仁术——生命想象与历史上的治病养生”、“生物与人类生活一一温情和残酷的双重历史变奏”、“以生命为中心的历史思考——环境史的取向与路径”、“生命的时空厝置——从历史走向未来的‘生生之道’”、“当人类成为造物主一一人工智能和人造生命的利益与风险”、“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如何有效展开跨学科合作的历史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在第四场报告中,我所周琼教授做了题为《纵通与袂歧:环境史学与生态文明关系探微》的报告。她围绕纵与通:环境史与生态文明的区别与联系;袂与歧:环境史与生态文明的整体与差异;跨界与超越:学术与实践的融通等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她指出环境史的未来已经可见。但生态文明的未来尚未可知——生态文明可能是地球生命史上的新希望,也可能是地球生命的毁灭、自杀行为一一建设出来的生态,还能支撑所有生命的自然发展需求吗?中国式的具有整齐划一性、集中突击性的建设及发展模式,环境的多样性特点还会存在吗?如果全国的生态文明都是一个模式建设出来的,那生态的毁灭之路,不远矣。从这个程度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自然及生态的毁灭。周琼教授的相关观点引发与会专家学者的思考和讨论。
图1 周琼教授在第二届南开·中国史前沿论坛分会场做报告
11月11日,“生命的意义:从历史到未来——第二届南开·中国史前沿论坛”落下帷幕。本次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史、环境史、生命科学、医学等学术前沿问题进行多学科深入探讨交流的一次学术盛会,本次会议的顺利举办,为各位参会的专家学者就中国史、环境史、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议题的交流与探讨提供了一个的平台,对推动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图2 “生命的意义:从历史到未来——第二届南开·中国史前沿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