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琼教授主持的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启动
暨“云南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研究”对策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5年11月15日,由我所周琼教授主持的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启动暨“云南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研究”对策研讨会在云南大学校本部科学馆第二会议室顺利启动。应我所周琼教授的邀请,德国海德堡大学金兰中、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杨煜达、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仝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李永祥、曹津勇、云南大学陆韧、潘先林、秦树才、张轲风、云南民族大学沈海梅、昆明学院徐波等国内、省内外10余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是什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如何开展项目研究计划、生态文明排头兵怎么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云南省情实际发表了个人见解,并提出诸多可行且宝贵的建议。我所硕博士研究生悉数到场聆听。
会议伊始,周琼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的实施计划、主要内容、阶段性任务以及等情况,并就环境史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关系作出了总结。期间,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生态文明建设处仝斌从自身的工作经历、现阶段党的执政理念、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等三个方面指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以及云南应当如何努力建设好生态文明。
德国海德堡大学金兰中教授认为,历史时期的环境与现今的环境状况可谓天壤之别,现阶段从事生态文明建设与研究,必须深入开展田野调查,边观察、边思考、边研究,在理论探索和实践中寻找新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她还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在立足实际的同时,积极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以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云南大学陆韧教授认为,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在工业和农业现代化以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巨大。生态文明研究应该侧重于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关注,积极开展田野调查,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生态文明建设要突出对“人”的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沈海梅教授指出,周琼教授主持的项目是一个与现实密切相关的课题,首先是“转变”的过程,即如何从学术研究层面转到政策落实层面,这需要全面梳理国际走向和国内顶层设计的相关时事政策。沈海梅教授还在会上提出“生态管理的文化技术”概念,她认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研究,特别需要梳理地方性知识,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也可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对自然环境进行分类,如对高山、山地、河流、湖泊、森林、草甸和沙漠等进行逐个探究,分析其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其他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周琼教授主持的这一项目,在实施中要以人文科学位基本立足点,积极开展田野调查,有针对性地弥补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强项,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图1 “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启动会议现场
图2 周琼教授作项目启动会议主题发言
图3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生态文明建设处仝斌作会议发言
图4 德国海德堡大学金兰中教授作会议发言
图5 云南大学陆韧教授作会议发言
图6 云南民族大学沈海梅教授作会议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