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田野调查 > 正文

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白族灾害文化调研小组赴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田野考察

发文时间:2021-01-30

西南环境史研究所白族灾害文化调研小组赴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田野考察

2021年1月13日至28日,周琼教授承担的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批准号:17ZDA158)及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0年度民族文化“百项精品”工程“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传统灾害文化纪实丛书”项目共同启动寒假田野考察活动,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施磊老师、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彤、硕士研究生吴博文和赵云萍四人组成的白族灾害文化调研小组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展开了为期两周的白族灾害文化调研。

调研组先后赴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洱源县凤羽镇凤翔村、乔后镇温坡村、炼铁乡振兴村以及鹤庆县松桂镇松桂村、龙珠村等村寨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当地文化站、莲池会、洞经会负责人以及部分村民的访谈,调研组了解到了白族本主信仰中如送火神、送喜神、送木神等具有民俗性质的灾害文化。由于白族民居具有独特性,调研小组在洱源县对民居文化的两位传承人进行访谈后了解到,白族民居在防火、防盗及防震等方面的特殊功用。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民族传统灾害文化伴随现代化进程发生着深刻转型。2013年3·3洱源县5.5级地震对乔后镇、炼铁乡的白族村寨造成了严重冲击,调研组对地震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访谈后发现,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救灾及恢复重建中起到的巨大动员力,以本主信仰为代表的等等民族文化在灾中救济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的重要凝聚力。炼铁乡振兴村的村民以白族为主,并有汉族、藏族、彝族、傈僳族等民族,该村寨在1949年以后历经多次搬迁,本主信仰场所也实现了从祖源地双廊镇到炼铁乡的过渡,各民族形成了友好、和谐团结的局面。面对3·3洱源县5.5级地震,各民族同胞团结一致由村干部组织形成各族群众参与的民兵队,齐心协力应对地震造成的影响,这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云南省民族工作的进步和成效,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族灾害文化向现代化、科学化转型的表现。

调研组成员与鹤庆县松桂镇龙珠村白族造纸传承人尹旺松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