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方修琦教授莅临我所讲学

发文时间:2019-11-30

北京师范大学方修琦教授莅临我所讲学

2019年11月29日下午,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主办的“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之十一暨名家学术报告之十”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科学馆第13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特邀嘉宾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方修琦教授,报告主题为《历史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周琼教授主持本次报告会,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全体成员及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各院系同学积极参与学习和探讨交流。

1 周琼教授主持本次学术讲座

方修琦先生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之课题“暖期气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人类适应研究”,对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有着独到见解。方教授此次题为《历史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学术报告,主要围绕气候变化影响、1917年海河流域洪水的影响、18-19世纪之交华北平原气候转冷的社会影响、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首先,方教授从“人地关系”和“环境演变”两个核心概念说起,他指出气候变化影响的五种表现形式分别为:周期性循环应对、脉冲式响应、适应性转型、崩溃与衰落以及迁徙与替代,并重点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系统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以及人类社会面对预期或实际发生的全球变化的系统运行、过程或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时,所采取的有目的的响应行为。接着,方教授以“1917年海河流域洪水的影响”和“18-19世纪之交华北平原气候转冷的社会影响”为个案进行论述,方教授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观测资料,从天气过程、水文过程、受灾情况等方面对1917年海河流域洪涝灾害作了阐述。重点分析了此次洪涝灾害对人口、社会生产、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灾民应对的社会行为所产生的长期效应。随后,方教授根据《清实录》中对18-19世纪之交华北平原区内难民、动乱、漕运、荒政等相关记载,以粮食安全为切入点,从社会脆弱性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时期气候转冷对华北地区难民问题发展变化影响的发生机制。最后,方教授基于历史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的研究框架,分析了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变化的对应关系及其对明朝灭亡的作用,他指出暖期温度变化影响的食物安全链比冷期更显著,而冷期社会状况较暖期更多地依赖经济调节。

图2 方修琦教授专题报告现场

在提问环节,方修琦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如何理解气候变化对以畜牧业或者商业为主的社会的影响、火山爆发对气候变化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找到短时期内气候变化的周期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最后,周琼教授对方修琦教授的精彩报告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赏,并代表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全体师生对方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周琼教授认为,方教授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给我们展现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类在面对气候变化影响时所采取的调节、消解和适应等社会行为及其所产生的长期效应等内容,视角敏锐、内容详实,颇具启发性,为我们今后学习环境史、灾害史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理路和方法。

3 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师生与方修琦教授合影